#57 忘掉1975畢業典禮演講,聽聽2022年的世界名人贈言。含林世堂博士(1976級建築)和楊重光(北科大副校長,化工系1985級) 的
世紀大展 Tony Cragg 雕塑與繪畫展反思 (2013春 台中 國美館) :material 到 ministers / declinations “Points of View,”
【立法院內外】
正常情況下,朝小野大可防止權力過度集中,讓社會各種意見立場充分表達。
遺憾的是,台灣不是正常情況。
台灣的情況的是,在野黨立委憑恃人數優勢,強行通過有爭議的法案,總預算高達兩兆,其中一案計畫打通中央山脈,卻不經過環評,不經過財政與可行性評估,不經過委員會審議「逕付二讀」。
另一案,涉及立法與行政權力平衡,但條文未上網公告,匆促將就,等於將立法院當作橡皮圖章,試圖直接二三讀通過。
如果立法過程不需討論,不需協商,不需論辯,不需公開過程接受問責,一昧癱瘓議事功能,只憑數人頭決勝負;未來,立法院根本沒有存在必要,只需要113個表決按鈕就好。
原本,新國會有機會展現政黨政治節制權力的一面;何等遺憾,我們只看到見獵心喜、濫用權力、野蠻粗暴的一面。
這正是週五立法院內發生的事,也是此刻立法院外發生的事。
(補記:立院散場了,下週二續審,請大家關注。祝福台灣。)
昨天跟梁兄談許多中文書,作用很有限,如近日兩位名英文作家過世,應多讀他們的原文作品,畢竟文學幾乎翻譯不好。另外,也該多談科技等,其中有真知識。
由於梁先生是學物理的,我說讀書會一定要談科學書,如近日科普作品 In a Flight of Starlings: The Wonder of Complex Systems By Giorgio Paris i等中文本書名 「無序之美」.
當年三位諾貝爾物理學者都需簡單介紹。 (介紹紐約時報的 Science 部分 section,每周二十多篇新文章)
"沒有指揮,鳥群為何能快速變化陣形?而且不會相撞?",複雜理論等,我30多年前讀過.....
看到如下兩名人的貼文和照片(兩位左右似顛倒)。傳記中兩人的關係,如缺索引,就很難了解:Oppenheimer describing the computer in a talk at IBM in 1953:
"This is a new tool. It is a new tool, as was the microscope. It is a new tool, as are the tracers, the radioactive tracers, which have so recently become available to all branches of science. It is, as such a tool, a monument to man's reason, in two ways: to its limitation, because without experience, without massive experience, we never get the point; to its power, because once we have experience, knowledge cannot regress, science can never be retrograde. It is a tribute to deep modesty, and to the mind's high splendor."

The shoe of a Roman legionnaire, found during the excavations of a military camp near the German city of Saalburg. Ca. 100 BC - 100 AD.

重聽此片,紀念摯友吳國精 (KJ WU) 先生及一些同事、長官......
這一集,難得。謝謝K. J. Wu、鄒福生先生。
5th ERSO雙年聚活動記錄影片
2014-9-25參加吳國精夫婦請客的"電子工業研究所(ERSO)"校友會(第5次,第10年) 。約130人與會(這是何等的場面!)。 我1981(研究 .
難忘往事一籮筐 憶章青駒
(YT專訪影片片尾 27分21秒開始 感恩餐會,片中多人已經遠去,也有幾個人正在與癌症搏鬥中,歲月不饒人啊!)
ERSO 36年回顧 從2014感恩餐會說起
ERSO 2014聚會 國賓12樓 -1
36年來的回憶,一點一滴出現在眼前,時光倒流一般,如假包換的所有熟識面孔一一呈現。
最讓我驚訝的是,一手把我帶大,遠從高雄上來的謝錦銘,竟然已經利用白天到ERSO老窩巡禮一遍,看到被矇上厚厚灰塵的昔日寶貝,內心的澎湃久久無法止息。
在歲月痕跡擋不住的光芒中,蒼老帶勁的聲音,娓娓道來陳年往事。
在『最近才送走了好幾位老友』的感傷中,細細訴說這些創黨元老當年是如何打拚,微微顫抖的手,傾洩出滿滿ERSO情懷
憶當年 ...
1976年5月銜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使命,十多人的技術團隊赴美受訓,接受美國RCA技術移轉,1977年回國在工研院底下,成立了我國IC產業的搖籃ERSO,帶出了新竹科學園區龐大的IC產業。
曾幾何時,台灣的IC產業成為世界之最,還能回饋美國,成為因為武漢疫情國情大傷的救命仙丹。台積電正式宣布,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且營運一座5奈米製程晶圓廠,預計2021年動工,2024年量產。
奉獻一生給台灣IC產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章青駒先生,謝謝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