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0425 2016 一




今天"每日一英文單字",選 To bag。有"落袋為安"的意思。
Succeed in securing (something):
we’ve bagged three awards for excellence
get there early to bag a seat in the front row

ref:高雄市立圖書館推薦值得策展的好書
謝君,
抱歉,我沒洪先生的電話。
關於高雄事,我倒可以推薦兩本書,跟貴市相關。
相關的書/講義,我重編入2008年的{台灣戴明圈}一書。
戴明1982/86年的書,將高雄寫入,請參考2015年重新翻譯的{轉危為安},經濟新潮。
----
戴明博士訪台講學盛會
1970年11月23~27日:
23日:兩單位在台北自由之家晚宴戴明博士 (高禩謹理事長等賓客14人);戴明博士戴中華民國品質管制學會會徽。
24日:台北圓山大飯店品質管制研討會,約160名學生,全數著西裝。
25日: 台北陽明山高階主管座談,人數待確認。高禩謹理事長送戴明博士冰鼎紀念品。
27日: 高雄品質管制研討會,約160名學生,全數著西裝。
(參考:戴久永老師贈的戴明博士著《品管九講》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中華民國品質管制學會 共同發行,1972年6月)


........馬來西亞遣返的詐騙嫌犯因卷證沒有隨人送回,形成沒有罪證的情形,法官當場釋放完全合理合法,這已是法理常識,不料民間強烈譴責法院,紛紛主張當場羈押,速審速決。同時,對中國押走台灣詐騙嫌犯表示大快人心,說台灣都輕判,沒有警惕效用,中國嚴刑峻法才是有魄力的政府所應為。
仍沒資格享有民主
此外,還對中國政府逼迫嫌犯上電視認罪道歉鼓掌叫好,這種以公審形式代替司法審理的野蠻落後反人權的模式,竟得到許多台灣人民的崇拜,簡直匪夷所思。法官還沒判決有罪,政府已逼迫嫌犯上電視認罪,這叫什麼法治?可見不少台灣人就像中國人民,還沒有資格享有民主法治。
台灣還常出現媒體對某個案想當然耳的輿論審判;或是網民在網路上進行情緒性判決,甚至肉搜某涉案人予以未審先判,根據的不是證據,而只是某篇來源不明的貼文。
難道台灣被當亂世
我們社會和教育需要不斷闡述幾個基本關鍵性的法治概念:像是「無罪推定」、「程序正義(正當程序)」、「證據法則」、「罪刑法定主義」、「人權原則」等;要否定幾項錯誤的法理謬論,例如:「治亂世用重典」(何謂亂世?台灣是亂世嗎?)、「法治的核心是報復主義」、「國人皆曰可殺」、「人人得而誅之」等。
中國政法是文明法治的反面教材,落後、野蠻、反人權、是冤案生產工廠,我們絕不可棄學上焉者,而自甘墮落追隨下焉者。
從內湖小燈泡妹妹的不幸案件,到馬來西亞送回台灣詐欺嫌犯立即被「縱放」的社會反應,不得不承認台灣的法治教育非常幼稚、落後與不足。
APPLEDAILY.COM.TW|作者:蘋果日報
吳學長,
袁學長,
謝謝你精彩的分享。
我讀美國許多好學校的"校友雜誌"或報紙時,總是恨東海校友不爭氣。
我認為總會和15屆的學長應該聯合起來領導,創電子校友雜誌,如台大校友雙月刊---請search,很容易找。
供大家參考剛剛在facebook讀到的:
Stanford University
Jose Rosario, a graduate of the Stanford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STEP), says he loves his job but it doesn't love him back. On the hustle required to live on a teacher's salary: "It distracts and exhausts. It forces me to choose between making a difference and making ends meet."‪#‎TEDxStanford‬
Brown University
2小時 ·
"Poetry,” C. D. Wright once said, “is a necessity of life.” She could not imagine how to live without it. Only poetry, she believed, was capable of giving voice to the “zones inside us” that yearned to be freed. Wright, the Israel J. Kapstein Professor of English and a professor of literary arts who had taught and written at Brown since 1983, died unexpectedly on January 12. (via Brown Alumni Magazin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