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面,是無可取代的經驗。
昨天與蘇先生等談,應該將我們親炙某些人物的體驗寫出來,紀念他們。譬如說,漢清講堂中郭先生的影片,所根據的談話和互動等,還是相當有限的。
蘇兄去年在聚會之後,即與郭先生聯絡、碰面,這是很珍貴的紀錄。
昨天與蘇先生等談,應該將我們親炙某些人物的體驗寫出來,紀念他們。譬如說,漢清講堂中郭先生的影片,所根據的談話和互動等,還是相當有限的。
蘇兄去年在聚會之後,即與郭先生聯絡、碰面,這是很珍貴的紀錄。
蘇錦坤
悼念郭振純先生。
====
http://www.peoplenews.tw/…/09598fef-4a29-4b76-8e55-0418d913…
====
2017年11月9日我依約到景美人權文化園區拜訪高齡 92 歲的郭振純先生。郭先生因擔任過台南市長葉廷珪的助選員,1953年,時年28歲被捕入獄,判刑為無期徒刑,遇特赦開釋,總共被關了22年。
我問:「你為何要在86歲的高齡來此園區,擔任沒有酬勞、沒有車馬費的義工呢?」
郭先生說:「每個人對生命意義的看法不同。
在獄中有不少位難友被槍斃,含冤而死。我覺得我能慶幸挺過這段地獄似的煎熬,多少有他們的力量在支撐。我覺得自己必須加倍努力,有責任為他們作一點事,讓台灣人知道他們的冤情和遭受的酷刑與折磨。」
他說:「活下來有一個關鍵,就是讓自己忘掉時間。不要理會或記住現在是哪一年,幾月幾日,現在是幾點。」
身為佛教徒的我,很難想像經年累月生活在「無年無月無日無夜」的日子要怎麼過。
他說:「每一個被槍斃的人,執行人員會在槍斃前拍攝一張照片,槍斃後拍一張倒地死亡的照片,這兩張照片連同判決書上繳銷案。我所知道的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神情鎮定、平靜地被槍斃,很少有倒地發抖、痛哭流涕、呼天喊地的情況。他們都」
我說在 2007年左右,我和家人到關子嶺度假。有一次,因為停車,路過一家陶藝工作室,我和兒子入內參觀。引起我注意的是牆上懸掛了十幾張油畫,我跟兒子說:「這位畫家用了深褐色、暗灰色、深黑色,好像十分抑鬱、憂傷,仇怨而不是瞋恨。畫家好像身心都遭受了極大痛苦...」
我話還沒講完,郭先生說:「那是陳武鎮,他和我同隊。」(後來我回家看了 Youtube 影片才知道,陳武鎮在影片中稱郭先生是他的日文老師與政治老師。)
郭先生隨即拿出陳武鎮送他的三冊「油畫」,我翻閱最驚悚的「刑求」那一冊。
郭先生說在眾多不人道的刑求花樣當中,最摧毀意志力而無任何刑求傷痕的是「陪死」。刑求人將受刑人安插在兩三位槍決者之間,隨著槍響,旁邊的難友陸續應槍而死,只有他沒被處決,這時候,要他招認任何事,他都會放棄抗拒,全部承認。
我提到曾有受刑人在10月31日排隊前往監獄裡的祝壽禮堂跟蔣介石「祝壽」時,有一個人用台語問「今天禮拜幾?」旁邊的人回答:「禮拜四」,結果被冤枉作「稱『祝壽』為『拜鬼』,『拜死』」。
郭先生說當時他在塲,那位問的人是「賴囗囗」(名字我沒記住),排隊等候進入禮堂時,他問說:「今日拜幾? kiann1-ah-lit-pai3-kui?」旁邊的人是高金郎,就回答說:「今天是拜... 」。在旁戒護的人問高金郎說:「他剛剛講什麼?」高回答說:「他問今天是星期幾,台語為『今日拜幾?』」,結果戒護的人貪圖獎金,居然一口咬定賴姓受刑人「在祝壽場合詛咒國家元首,而稱作『拜鬼』」。賴姓受刑人因此又被加重刑期多關了好幾年。
導覽時,我們來到「仁愛樓」前面,「仁愛樓」三個字顯得非常諷刺。
明明是一個誣陷無辜的人入獄,嚴刑拷打、殘殺人民的地方,為什麼取名作「仁愛樓」?
郭振純老先生說:「他本來可以把你抓去槍斃,現在提供地方讓你住,還免費給你吃飯,他們認為這樣就算非常仁愛了。」
我提到我大四時,因為較晚註冊,與三位外省籍同班同學編作同一寢室。大四下學期有一天,他們突然詭異地問我:「聽說本省人主張,有一天他們治理台灣時,要將全部外省人趕入台灣海峽。你有聽到過類似的主張嗎?」
當時我大吃一驚,我從來沒聽過這種不符情理的話,這是誣賴台灣善良百姓,挑逗族群爭鬥的不實言論。
郭先生說,確實有人講過這種話。
1951年國民黨政府推動台灣地方自治選舉,來營造民主假象。當時的台灣省政府民政廳長楊肇嘉是政府當中極為少數的台灣人,為了推動民眾踴躍參選,他以公務身份環島演講。在台南那一場郭先生在現場,台上坐的是憲兵隊長、駐軍高階首長和黨派的台南市最高行政主管。
楊肇嘉在台上說:「這場選舉非常重要,我們台灣人一定要選贏。等我們選贏了之後,台灣人來管理自己的政府,要在市內蓋十層樓、二十層樓的大樓也不會有問題。」然後楊肇嘉在台上轉身用手指著台上另外三位,說:「然後,我們就把這些『豬仔 ti1-ah』趕進台灣海峽。」
我聽了當下心裡涼了半截,這樣子說話,不就是自找死路嗎?可以說完全不知道怎樣判斷政治情勢。就算你真的選贏了,把來台軍民趕入台灣海峽,這也是殘暴無人性的舉動。
郭先生說他當時受到這一席話很大的鼓勵,就為選舉奔走,希望真的能選贏這場選舉,他也有時候傳遞楊肇嘉在台上說的話。
那場選舉,國民黨的候選人在台北市、台中市和台南市都敗選。
臨走前,郭先生要我去看一個地方,這是園區裡當年因為江南案軟禁汪希苓的地方。他這個地方跟中央研究院胡適院長的地方一樣大小,相對於剛剛導覽看到的一間標準房擠進20-33人而言,也是諷刺。
============
郭先生說:「有人認為你可以在某一段時間瞞騙某些人,但是你無法在長時間瞞騙所有的人。我認為『真理與事實終究會戰勝謊言與暴政』。」
我沒有這麼樂觀。
有網友問我:「為什麼你的部落格會有一個『台灣夢華錄』的分類?」
其實,我認為在台灣人民這種「能撈就撈,能混就混,搞死政府」的素質之下,我認為台灣很快就會滅亡,會被改名作「島夷」。
我仿照宋國滅亡以後,遺民孟元老寫的一本書《東京夢華錄》,預想在那個時刻「台灣遺民」會懷念過去的哪些人、事、地、物,拍照留給後人去懷古。
像現代學者追思希特勒掌政之前的「德國威瑪政府」一樣。
============
郭先生說:「昨天你在鍾先生那裡特別問起『泰源事件』,我再跟你解釋清楚。」
======
Ken Yifertw 提到...
2015.8.10 已經在敘述丁窈窕的貼文提到過「郭振純先生」。
http://yifertw.blogspot.tw/2015/08/blog-post_28.html
====
http://www.peoplenews.tw/…/09598fef-4a29-4b76-8e55-0418d913…
====
2017年11月9日我依約到景美人權文化園區拜訪高齡 92 歲的郭振純先生。郭先生因擔任過台南市長葉廷珪的助選員,1953年,時年28歲被捕入獄,判刑為無期徒刑,遇特赦開釋,總共被關了22年。
我問:「你為何要在86歲的高齡來此園區,擔任沒有酬勞、沒有車馬費的義工呢?」
郭先生說:「每個人對生命意義的看法不同。
在獄中有不少位難友被槍斃,含冤而死。我覺得我能慶幸挺過這段地獄似的煎熬,多少有他們的力量在支撐。我覺得自己必須加倍努力,有責任為他們作一點事,讓台灣人知道他們的冤情和遭受的酷刑與折磨。」
他說:「活下來有一個關鍵,就是讓自己忘掉時間。不要理會或記住現在是哪一年,幾月幾日,現在是幾點。」
身為佛教徒的我,很難想像經年累月生活在「無年無月無日無夜」的日子要怎麼過。
他說:「每一個被槍斃的人,執行人員會在槍斃前拍攝一張照片,槍斃後拍一張倒地死亡的照片,這兩張照片連同判決書上繳銷案。我所知道的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神情鎮定、平靜地被槍斃,很少有倒地發抖、痛哭流涕、呼天喊地的情況。他們都」
我說在 2007年左右,我和家人到關子嶺度假。有一次,因為停車,路過一家陶藝工作室,我和兒子入內參觀。引起我注意的是牆上懸掛了十幾張油畫,我跟兒子說:「這位畫家用了深褐色、暗灰色、深黑色,好像十分抑鬱、憂傷,仇怨而不是瞋恨。畫家好像身心都遭受了極大痛苦...」
我話還沒講完,郭先生說:「那是陳武鎮,他和我同隊。」(後來我回家看了 Youtube 影片才知道,陳武鎮在影片中稱郭先生是他的日文老師與政治老師。)
郭先生隨即拿出陳武鎮送他的三冊「油畫」,我翻閱最驚悚的「刑求」那一冊。
郭先生說在眾多不人道的刑求花樣當中,最摧毀意志力而無任何刑求傷痕的是「陪死」。刑求人將受刑人安插在兩三位槍決者之間,隨著槍響,旁邊的難友陸續應槍而死,只有他沒被處決,這時候,要他招認任何事,他都會放棄抗拒,全部承認。
我提到曾有受刑人在10月31日排隊前往監獄裡的祝壽禮堂跟蔣介石「祝壽」時,有一個人用台語問「今天禮拜幾?」旁邊的人回答:「禮拜四」,結果被冤枉作「稱『祝壽』為『拜鬼』,『拜死』」。
郭先生說當時他在塲,那位問的人是「賴囗囗」(名字我沒記住),排隊等候進入禮堂時,他問說:「今日拜幾? kiann1-ah-lit-pai3-kui?」旁邊的人是高金郎,就回答說:「今天是拜... 」。在旁戒護的人問高金郎說:「他剛剛講什麼?」高回答說:「他問今天是星期幾,台語為『今日拜幾?』」,結果戒護的人貪圖獎金,居然一口咬定賴姓受刑人「在祝壽場合詛咒國家元首,而稱作『拜鬼』」。賴姓受刑人因此又被加重刑期多關了好幾年。
導覽時,我們來到「仁愛樓」前面,「仁愛樓」三個字顯得非常諷刺。
明明是一個誣陷無辜的人入獄,嚴刑拷打、殘殺人民的地方,為什麼取名作「仁愛樓」?
郭振純老先生說:「他本來可以把你抓去槍斃,現在提供地方讓你住,還免費給你吃飯,他們認為這樣就算非常仁愛了。」
我提到我大四時,因為較晚註冊,與三位外省籍同班同學編作同一寢室。大四下學期有一天,他們突然詭異地問我:「聽說本省人主張,有一天他們治理台灣時,要將全部外省人趕入台灣海峽。你有聽到過類似的主張嗎?」
當時我大吃一驚,我從來沒聽過這種不符情理的話,這是誣賴台灣善良百姓,挑逗族群爭鬥的不實言論。
郭先生說,確實有人講過這種話。
1951年國民黨政府推動台灣地方自治選舉,來營造民主假象。當時的台灣省政府民政廳長楊肇嘉是政府當中極為少數的台灣人,為了推動民眾踴躍參選,他以公務身份環島演講。在台南那一場郭先生在現場,台上坐的是憲兵隊長、駐軍高階首長和黨派的台南市最高行政主管。
楊肇嘉在台上說:「這場選舉非常重要,我們台灣人一定要選贏。等我們選贏了之後,台灣人來管理自己的政府,要在市內蓋十層樓、二十層樓的大樓也不會有問題。」然後楊肇嘉在台上轉身用手指著台上另外三位,說:「然後,我們就把這些『豬仔 ti1-ah』趕進台灣海峽。」
我聽了當下心裡涼了半截,這樣子說話,不就是自找死路嗎?可以說完全不知道怎樣判斷政治情勢。就算你真的選贏了,把來台軍民趕入台灣海峽,這也是殘暴無人性的舉動。
郭先生說他當時受到這一席話很大的鼓勵,就為選舉奔走,希望真的能選贏這場選舉,他也有時候傳遞楊肇嘉在台上說的話。
那場選舉,國民黨的候選人在台北市、台中市和台南市都敗選。
臨走前,郭先生要我去看一個地方,這是園區裡當年因為江南案軟禁汪希苓的地方。他這個地方跟中央研究院胡適院長的地方一樣大小,相對於剛剛導覽看到的一間標準房擠進20-33人而言,也是諷刺。
============
郭先生說:「有人認為你可以在某一段時間瞞騙某些人,但是你無法在長時間瞞騙所有的人。我認為『真理與事實終究會戰勝謊言與暴政』。」
我沒有這麼樂觀。
有網友問我:「為什麼你的部落格會有一個『台灣夢華錄』的分類?」
其實,我認為在台灣人民這種「能撈就撈,能混就混,搞死政府」的素質之下,我認為台灣很快就會滅亡,會被改名作「島夷」。
我仿照宋國滅亡以後,遺民孟元老寫的一本書《東京夢華錄》,預想在那個時刻「台灣遺民」會懷念過去的哪些人、事、地、物,拍照留給後人去懷古。
像現代學者追思希特勒掌政之前的「德國威瑪政府」一樣。
============
郭先生說:「昨天你在鍾先生那裡特別問起『泰源事件』,我再跟你解釋清楚。」
======
Ken Yifertw 提到...
2015.8.10 已經在敘述丁窈窕的貼文提到過「郭振純先生」。
http://yifertw.blogspot.tw/2015/08/blog-post_28.html
曹老師來訪。我順道請他錄影談郭先生等兩人。再一起去複印他寫的志文出版社臺柱翻譯者。再帶他去竹風二手書,兩人各買兩本。
很巧,我最近錄:《歐洲漫畫史》:英國的政治、社會漫畫 (1770—1830): George Cruikshank ( 1792 – 1878)
The British Library
#Onthisday in 1815 Napoleon was defeated at the Battle of Waterloo. While Wordsworth and Walter Scott wrote celebratory poems, Lord Byron saw the victory as a calamity. Find out why: http://bit.ly/2JPZi8f
(Image: by George Cruikshank, published in London, 1817 by William Mudford. General Reference Collection 193.e.9.)
有趣的有遠見的英國森林投資:New College, Oxford VS the Royal Navy, around 1830
李志銘
【夜訪張己任老師府上翻讀《江文也全集》】
過去,很少有音樂家如江文也這般
在他生前便已引發各種爭議、揣測,其大半輩子始終夾處在日本、台灣、中國之間曖昧難明
甚至於,就連對他死後的國族(文化)認同、魂歸何處也更是一直爭議不斷(儘管仍被後人不斷追憶)
在他生前便已引發各種爭議、揣測,其大半輩子始終夾處在日本、台灣、中國之間曖昧難明
甚至於,就連對他死後的國族(文化)認同、魂歸何處也更是一直爭議不斷(儘管仍被後人不斷追憶)
猶記得前些年(2016年12月),由北京中央音樂學院編纂的《江文也全集》正式問世
根據出版資料顯示,該套全集共有六卷七冊,分別包括:
《江文也全集•第一卷:交响音乐》
《江文也全集•第二卷:舞剧 歌剧》
《江文也全集•第三卷:室内乐》
《江文也全集•第四卷:钢琴》
《江文也全集•第五卷:声乐(上)》
《江文也全集•第五卷:声乐(下)》
《江文也全集•第六卷:文字 图片》
根據出版資料顯示,該套全集共有六卷七冊,分別包括:
《江文也全集•第一卷:交响音乐》
《江文也全集•第二卷:舞剧 歌剧》
《江文也全集•第三卷:室内乐》
《江文也全集•第四卷:钢琴》
《江文也全集•第五卷:声乐(上)》
《江文也全集•第五卷:声乐(下)》
《江文也全集•第六卷:文字 图片》
其中,前六冊主要收錄的是江文也的音樂作品(樂譜)
但我比較感興趣的,卻是這最後一冊,也就是收錄其生平文字作品(包含江文也的個人詩集、手稿影本,還有他在日本時代所發表關於音樂創作的自述散文、心得感言及評論等)
但我比較感興趣的,卻是這最後一冊,也就是收錄其生平文字作品(包含江文也的個人詩集、手稿影本,還有他在日本時代所發表關於音樂創作的自述散文、心得感言及評論等)
另外
儘管這套由中國方面顯然賦予「死後哀榮」的《江文也全集》雖然收錄「不全」(建議在歷史論述方面可參酌比較某些台灣本土觀點的學者所寫文章-如周婉窈的那篇〈想像的民族風──試論江文也文字作品中的臺灣與中國〉)
但至少是一個好的「開始」,且以我喜好江文也作品的個人立場,以及就整個編輯排版的精緻度而言,亦仍是值得一讀的(想想台灣這裡能夠有幾個作曲家可以像這樣大手筆出版「作品全集」的!)
儘管這套由中國方面顯然賦予「死後哀榮」的《江文也全集》雖然收錄「不全」(建議在歷史論述方面可參酌比較某些台灣本土觀點的學者所寫文章-如周婉窈的那篇〈想像的民族風──試論江文也文字作品中的臺灣與中國〉)
但至少是一個好的「開始」,且以我喜好江文也作品的個人立場,以及就整個編輯排版的精緻度而言,亦仍是值得一讀的(想想台灣這裡能夠有幾個作曲家可以像這樣大手筆出版「作品全集」的!)
並且,由於該書的印量極少,台灣一般的簡體書店大概也不太會引進這種大部頭的專業冷門書(就我所逛過的幾家簡體書店都不曾有看到過這套《江文也全集》),甚至各大學圖書館裡也都沒有(我上網查全國圖書目錄,發現似乎只有東華大學圖書館收有唯一一套)
另還有一本更罕見、不對外發行的《江文也生平圖片集》,同樣亦由北京中央音樂學院編輯、為了配合2010 年在福建省廈門市所舉辦的「江文也百年誕辰紀念會」而付梓
恰巧,前幾天(6月11號)江文也的生日剛過
此時一邊聽著他的交響詩《汨羅沉流》
冥冥之中也算是結了一份書緣吧〜
此時一邊聽著他的交響詩《汨羅沉流》
冥冥之中也算是結了一份書緣吧〜
昨天想繼續研究中國的公益事業史。無所得。北京清大的某研究院,是官方單位,所選的台灣對口,有點可笑。
紀念LEADERSHIP is an ART By Max DePree
約1993年,某次杜邦公司全球director級主管(約500名)的會議中..,人人研讀一本MAX DePREE著的LEADERSHIP is an ART。我的主管李(Chuck Lee 新加坡人)先生參加完會議之後,此書由我接收。這本書先後有洪建全基金(1991)和經濟新潮社(2008)的譯本《領導的藝術》,當然以後者為佳,舉個例,第1章是很感人的《一個工人之死》,記作者父親約在1928年到該廠的一位工人家去悼念。喪家希望公司的創始人能讀幾首詩.....("竟然"是過世工人的作品......)
約1993年,某次杜邦公司全球director級主管(約500名)的會議中..,人人研讀一本MAX DePREE著的LEADERSHIP is an ART。我的主管李(Chuck Lee 新加坡人)先生參加完會議之後,此書由我接收。這本書先後有洪建全基金(1991)和經濟新潮社(2008)的譯本《領導的藝術》,當然以後者為佳,舉個例,第1章是很感人的《一個工人之死》,記作者父親約在1928年到該廠的一位工人家去悼念。喪家希望公司的創始人能讀幾首詩.....("竟然"是過世工人的作品......)
在我們的企業生活中(In our efforts to understand corporate life 翻譯有小瑕疵),我們該從這故事中學習些什麼呢?除了那些財務比率與目標與參數與利潤(botton lines)之外,最重要的是,領導者必須認定"人"的觀念(leaders endorse a concept of persons)......要從了解人的天賦、才幹與技能的多樣性開始。
此文末引一首名詩部份,洪建全基金版略去,經濟新潮社版本譯出,不過還不夠好.......
Wikipedia英文版:
Max De Pree (October 28, 1924 – August 8, 2017) was an American businessman and writer.
Max De Pree (October 28, 1924 – August 8, 2017) was an American businessman and writer.
His book Leadership is an Art has sold more than 800,000 copies.
Google翻譯:他的書“領導才能藝術”已售出80多萬份。
Wikipedia法文版
超過80萬本,Google翻譯成800萬本。
他的書的領導是一門藝術,出版於1987年,已售出超過800萬份4。在本書中,DePree寫道,領導者應該能夠認識到人類的多樣性,並充分利用他的同事的能力。
Son ouvrage Leadership is an art, publié en 1987, s'est vendu à plus de 800 000 exemplaires4.
Google翻譯:他的書“領導才能藝術”已售出80多萬份。
Wikipedia法文版
超過80萬本,Google翻譯成800萬本。
他的書的領導是一門藝術,出版於1987年,已售出超過800萬份4。在本書中,DePree寫道,領導者應該能夠認識到人類的多樣性,並充分利用他的同事的能力。
Son ouvrage Leadership is an art, publié en 1987, s'est vendu à plus de 800 000 exemplaires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