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8日 星期五

台灣通 11 各界懷念Yongsong Huang (黃永松) 。《建築師》雜誌3月號製作了「永遠的水牛精神—陳永興建築師紀念特輯」,藉以紀念並表彰陳永興建築師。生活藝術的指南: 王文興的 VS 李漁的《閒情偶寄》的


前天與羅時瑋兄網路電話半小時多。先補向金台賀生日 (她說我到台中要請大餐;可阿的孫女也上鏡頭......);續請教建築系以前"合作出版"的經驗.......。

我本來要邀他直播 "讀《建築師》雜誌3月號製作了「永遠的水牛精神—陳永興建築師紀念特輯」(pp. 35~119)......陳永興1961~2023" 他說,直播品質不容易掌控....

昨天讀「建築的有趣,看照片看不出來; 讀文章也讀不清楚。只有去現場看,才能體會。因為建築原本和身體有著深層次的關聯。」《伊東豐雄—美的建築使人匯聚》頁33。

放棄直播....

GOOGLE 圖 "陳永興建築師 -陳永興醫師 -陳永興漆 -陳永興車禍 -柯文哲"


曾光宗──和羅時瑋


【日常生活與土地情感的傳承與志向】
《建築師》雜誌3月號已出刊,本期首次以整本雜誌的篇幅,製作了「永遠的水牛精神—陳永興建築師紀念特輯」,藉以紀念並表彰陳永興建築師。
內文中並復刊了陳永興建築師早期參與的經典作品,以及他二十幾年前的文章,讓我們再次回顧他的成長歷程與建築情懷。
————————————
編者的話
曾光宗
陳永興——1961年出生於桃園龍潭,1985年大學畢業,1987年進入日本象設計集團,2008年取得建築師資格,2009年成立水牛建築師事務所,並於2013年榮獲第十三屆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的一位正值壯年,充滿建築能量的建築師,非常突然地於2023年9月26日因病辭世。
陳永興建築師的建築成長軌跡,及個人的建築志向與價值理念十分明確且獨特,有別於其他多數的建築師,為一位具有典範意義的建築師之一。為了紀念陳永興建築師,本月份特將整本雜誌作為陳永興建築師的特輯。
首先在《作品》的部分,我們找出了陳永興建築師曾經參與過,且刊登在歷年《建築師》雜誌上具代表性的重要作品,以復刻的編輯手法作為回顧。

其中包含了陳永興建築師開始進入象設計集團後,作為啟蒙之作,並開創出台灣獨特地域風格的「冬山河親水公園」(1993年刊登);

於921地震後「新校園運動」期間,倡議參與式校園規劃,並打破既往制式校園觀念的「南投縣埔里鎮水尾國小」(2001年刊登);

以及具體落實當時宜蘭縣陳定南縣長對於縣府設施「公園化、本土化及清廉化」理念,同時反映宜蘭風土與環境特質的「宜蘭縣議會大樓」(2003年刊登)。

另外還有陳永興建築師離開象設計集團獨立開業後,將工作重心移至台南,基於「向南方尋找一個安身立命的場所,回歸童年、回歸鄉土、回歸自然」,屬於1:1實構築的「水牛南方家園」(2019年刊登)。

除了既往的作品之外,再收錄了「金門縣開瑄國小校舍及戶外運動場」(2022),以及「白河張慶芳紀念圖書館」(2023)等新完工的作品。從這些建築作品中,可以看出陳永興建築師一貫重視地域特性與土地的設計詮釋。


其次在文字論述部分,十分感謝劉木賢建築師的企劃,邀請了許多與陳永興建築師有關的學者及建築師,提出了他們的感念。

其中於《波瀾與壯闊》主題中,劉木賢建築師以「建築界的顏回」來描述陳永興建築師的人格特質;

我、李其然顧問、王進坤秘書長藉由對陳永興建築師生前最近一次的訪談,紀錄了陳永興的建築軌跡;曾經與陳永興建築師長期共事的北條健志建築師,說明了象設計集團與水牛的合作歷程

曾旭正教授闡述了陳永興建築師的工作與生活型態,以及未竟之志;張景堯建築師說明了陳永興建築師「從農村出發」及鄉土設計方法的意義;

羅時瑋建築師則架構性地剖析了陳永興建築師的建築設計理念與手法


於《建築與教育》主題中,馮喬蘭執行長回顧了「新校園運動」時期,陳永興建築師透過空間設計,實踐教學想像的努力

吳建邦校長則描述了「陳桑」對於社區空間改造及校園空間設計的想法

於《理想與現實》主題中,陳冠帆結構技師說明了陳永興建築師對於木構造的嚮往與挑戰企圖。

李仁豪建築師及律師則提示了建築師事務所突然被迫結束營業之法律事務議題

於《水牛家園耕耘》主題中,水牛的同仁蘇翊安設計師闡述了陳桑對於鄉村的情懷,及對於日常生活與土地情感的傳承意志

另一位水牛的同仁賴勻峰設計師,則以近身的感受,描述出「水牛家庭」的凝聚力

於《哲人遠颺》主題中,呂欽文建築師緬懷陳永興建築師的個人特質,及在建築師執業過程中所面對的苦難

廖偉立建築師則懷念著他與陳永興建築師相互勉勵的情誼

另外,王進坤秘書長以年表的形式,整體地彙整了陳永興建築師之專業成長歷程


從這些學者及建築師的文章中,我們可以深刻地理解到陳永興建築師多面向的個人特質


除了前述的文字論述外,於本特輯的最後,特別再收錄了陳永興建築師曾經於《建築師》雜誌所發表過的文章——「開創新的教學空間模式:以土牛國小參與式設計之執行過程為例」(2001年刊登),及「南方教我的事」(2012年刊登)。


藉此我們可以瞭解來自陳永興建築師以第一人稱下,最直接的思想與倡議;這些十幾年前甚至二十幾年前的文章,非常值得再次細讀與深思。



****

󠀠生活藝術的指南
林語堂在其著作《吾國與吾民》中,極力推薦李漁的《閒情偶寄》,說它是「中國人生活藝術的指南」。這本書到底有什麼魔力能讓語堂如此推崇?他這樣說:
「十七世紀李笠翁的著作中,有一重要部分專事談論人生的娛樂方法,叫作《閒情偶寄》。這是中國人生活藝術的指南,自從居室以至庭園,舉凡內部裝飾,界壁分隔,婦女的妝閣,修容首飾,脂粉點染,飲饌調治,最後談到富人貧人的頤養方法,一年四季,怎樣排遣憂慮,節制性欲,卻病,療病,結束時尤別立蹊徑,把藥物分成三大動人的項目,叫作「本性酷好之藥」、「其人急需之藥」、「一心鍾愛之藥」。此最後一章,尤富人生智慧,他告訴人的醫藥智識勝過醫科大學的一個學程。這個享樂主義的劇作家又是幽默大詩人,講了他所知道的一切。」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