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0628 2018 四 《》錢永祥兄〈〉《魔山》- 2024nhk 四次討論 王璞 長樂路


《長樂路》:以一條路說出中國當代社會的故事

        長樂路是上海一條街的名字,也是一本書的名字。2018年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作者是美國人史明智(Rob Schmitz),1996年他從美國哈佛大學,報名作為志願者參加和平隊,到四川自貢支了兩年教。他們隊友中出了好幾位作家:寫《江城》的何偉,寫《消失的老北京》的梅英東等。2010年,史明智作為Marketplace駐上海記者,帶著妻儿再到中國,租住在長樂路。一住好幾年,回去就寫了這本書。
        那一年,世博會在上海舉辦,城市裡到處都佈滿吉祥物卡通海寶。上面書寫著亮麗的宣傳口號:「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而長樂路上的居民至少有一半是來自農村的外地人,他們來這裡追求自己的中國城市夢。高樓大廈旁尚未被推土機推倒的殘餘石庫門房子裡,住著一些殘餘的老居民。史明智於是給自己出了一個難題:用一條路說出當代中國社會的故事。
       史明智是個語言天才,跟何偉和梅英東一樣,他能操一口純正普通話,此外還會說上海話和四川話。再加上死嗑到底追求真相的專業精神,很快就跟那條路上很多居民交上了朋友:開三明治店的湖南青年CK、開花店的山東鄕村女子陳小姐、賣䓤油餅的前支邊青年、現從新疆回流上海的馮大叔。還有死守家園的釘子戶陳里長、老康⋯⋯都成了史明智的好友。他甚至通過一盒偶然得到的家庭舊信,挖掘出了街上一座花園洋房裡的塵封往事。所以他有足夠的底氣和幽默感,給這本書加上這個副標題:上海一條馬路上的中國夢。
     我自以為對上海非常熟悉。我在那裡讀了三年書,後來又因家庭關係,每年至少要跑六七次上海,每次至少住半個月。同學朋友多多。長樂路我也去過多次,這條緊挨人民廣場的市中心長街,是我們一班朋友經常出沒之地,我有幾位朋友就住在附近,與長樂路交叉的成都南路、陝西南路、烏魯木齊中路等等,可是讀史明智這本書,我發現許多事情我都聞所未聞。
    怎麼跟上海人聊過這麼多天,看過這麼多作家寫上海的書,我都沒有過這樣的震動呢?我不知道,就在我們曾餐聚的那座叫作世紀商貿廣場的對面,一對老夫婦被拆遷大隊的人半夜放火燒死在床上。老先生還是志願軍退伍兵。其中一名縱火者一年前涉嫌燒死了一名釘子戶主,就在我們曾嘆咖啡的那間詩意小店旁邊。這名兇手不僅沒被追究,還升了職,直到又涉及老夫婦慘案,才被判刑。而發生了這些慘案之後,其他那些釘子戶也都被強行拖出自己的家,淨身出戶。原地皮被政府以幾十幾百倍的高價賣給了地產商。
    史明智熱愛中國,當時想必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這等事情,他尋訪了一個又一個當事人、目擊者、死者家屬、旁觀者、讓事件真相一點一點浮出水面。陳里長,那位前花園洋房主人,一度深信法制會保護他的私有財產權,可現在,這個無家可歸的大男人哭了起來,對史明智說:
    「現在我甚麼都沒有了。政府嘴巴裡說著中國夢,但那到底是誰的夢呢?」
     他那穿著睡衣被拖出家的老妻說:「他們只想讓我們繼續作夢。」
     不過我最感悲哀的,還是那盒舊信的故事。主人公是長樂路上另一座花園洋房的前業主,一九五七年,他被打成不法資本家兼右派,下放到青海德令哈農場勞改,這盒信就是他與上海親人、包括他獨自帶著六個儿女過活的妻子的來往信件。他大部分難友都餓死了,但他封封信都頌揚共產黨毛主席的英明偉大,表示他要「脫胎換骨重新作人」的決心。他妻子的信也都充滿這一類話語,歷時二十二年。
     其間有七年,妻子的來信中斷了,因為她沒有郵票錢。一九七九年,丈夫終於生還上海,可是不獲家人接納,他最後孤單地死在一所老人院。
     史明智二零一四年在紐約找到了這家人最小的儿子。他已經移民美國,靠美國救濟金生活。日子過得優遊自在。對家庭往事,他表現冷淡,甚至沒有興趣看看那些信。他說:「我父親已經走了,一切都會過去,沒必要執著於這些事。」
     當史明智問他:他覺得中國人需要甚麼樣的政府時,這位在中國經受五十七年體制薰陶、如今在美國享受美國福利的綠卡持有者回答:「我有些朋友認為中國的體制比較有效率,一個人就能作決定,不用經過對立黨派花大把時間爭執尋求妥協。」
     我於是有點明白,這個國家為何會成為這樣的國家。



2018 
 6月28日午,接到 《思想》主編錢永祥兄寄來的雜誌時,我剛好在讀楊武能翻譯的 《魔山》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這本書的缺點之一是,規避插圖的版權交代)。這本書的〈後記--我譯《魔山》 二十年〉說明楊先生從事文學名著翻譯四十年,個人的翻譯環境的際遇的差別:1990年,四人合譯的《魔山》 出版,有些譯筆一致性的困擾,決定單人重譯,這時(2004年,受「歐洲譯家協會」聘為「該協會的駐會翻譯家」),翻譯的"環境",已由中國冰天凍地的北京或火爐般的重慶附近,到一處德國聯邦的「歐洲譯者工作中心」(藏有275語種的15萬冊書,2.5萬冊辭典和參考工具......,頁522。)
我不免為故友彭淮棟兄獨立在80年代初翻譯《魔山》 的努力所感動。



6月25日錢永祥兄來電邀"談翻譯"的稿子。我戲草底下的文本博大家一笑。

華文翻譯:夢想與期望
幾年前,Economist 周刊及衛報等,都報導台灣是"出版量/人口數"的世界第2名。
UK publishes more books per capita than any other country, report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uk-publishes-more-books-per-capita-million-r...2014/10/22 - UK tops chart of publications per million inhabitants by a huge margin, with only China and US publishing more titles ... and places the UK an astonishing 1,000-plus titles ahead of second-placed Taiwan and Slovenia (1,831).
我們或許知道,台灣每年書市推出的書籍當中,可能四分之一以上是翻譯類,所以選暢銷書的排行版


本文所談的華文翻譯,指台灣、中國、香港出版的譯本。香港特指各大學的翻譯系及其刊物如Renditions (magazine) (中文大學;這個翻譯世界網絡,請參考:孔慧怡 《不帶感傷的回憶》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7. 2024 此學刊100期,停刊 ),以及宗教文藝出版社等等關於宗教、神學、哲學;文學等的出版品,當然, 《明報月刊》也連載過周縱策的《五四運動史: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等大著。


中國的翻譯組織比較有規模、層級。香港的民間翻譯學會所選出的"會士/院士",公論很好。台灣似乎還沒有相對強點的翻譯組織 (包括翻譯獎)。

在1949年之前,最大的翻譯出版社當屬商務印書館。1949年之後,中國的翻譯出版,似乎比較分散點。台灣的情形類似,更分散,然而學術點的翻譯,有家後起之秀,即聯經出版社,它的主編胡金倫先生,在2018年6月末驕傲地說,歷屆唐獎的漢學類的得獎者,該社都有其著作的翻譯本。

就世界名著的翻譯而言,台灣的缺點之一是"人口"較少。"我的朋友"彭淮棟先生在80年代中期就告訴我,出版社找顧問列出"待譯書單"不難,難在找出恰當、勝任的人來翻譯。這點,在21世紀初期,逐漸由中國的出版社"補齊",甚至更深入,譬如劉小楓先生在北京華夏出版主編的「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等叢書。

中國的翻譯優勢和缺點:市場大、人才(含外語人才)多,可以作長期叢書的規劃等等。缺點是官方的意識形態等要求的禁忌、自我審查。舉例而言,宇文所安和孫康宜主編的《劍橋中國文學史》,簡體字版,缺末章。Herbert A. Simon 的回憶錄《我生活的模式》缺1989年的北京動亂的親身體驗記;簡體字版的Le Corbusier 的《東方遊記》將1911年談論土耳其憲法改革的"憲法",改成"建設"。鄙人的【轉危為安】、【新經濟學】 (台北:經濟新潮;北京:機械工業,2015)的簡體版〈譯者序〉給加些愛國感人的話。
能夠妥協的簡體字版,不見得皆大歡喜:"2010年底,《巨流河》簡體字版由北京三聯書店取得授權,雖在少許刪節的立場上有些折沖與磨合,但終能順利出版。齊邦媛這個名字也由此為大陸讀者熟知。"
比較:《巨流河》日文版在日本正式出版了20?,日本相關部門沒有進行篡改與閹割,這是讓日本讀者重新看待八十年前戰爭真相的最佳讀本。





牙醫:鋸掉,決定是全拿掉。這個實驗真慘。7月6日; 3日回
層次: 神、有全景的、有全口的,都沒有的。
換燈泡。打電話Epson 掃描。


這兩天法國G. Sand粉絲談都介紹母子出書、祖孫親愛......
YOUTUBE.COM
The George Sand–Gustave Flaubert Letters; 你可曾見過蕭邦的手, 沒有? 蕭邦的手纖細﹑瘦長,…

留言
Hanching Chung 這兩天法國G. Sand粉絲談都介紹母子出書、祖孫親愛......
http://hanchingchung.blogspot.com/....../george-sand......
管理




2015年6月28日下午8:04 ·
Deming 博士(1900-1993)是老式的學者,他的著作,不管是統計學的或管理學的書,在各章章前都有"題辭"(epigraphs)。這些,給讀者復習或深思的題材。不過,這對喜好追根究柢的人兩大挑戰:
一. 讀者確切知道該章"題辭"(epigraph)所對應的章旨嗎?
二. "題辭"(epigraph) 的上下文是什麼呢?
多年前,我要找下述"題辭",卻找不到;Euripides著《戴神的女信徒》(The Bacchae),胡耀恆,胡宗文譯---根據希臘文文翻譯,而Deming 博士則根據英譯本,不過我沒去查英譯本的出處:
2008/8/14 日與彭老師談 智慧 vs 機智 等。
Deming博士的"題辭"引文,無法在這版本找到。無法知道版本差異。
附錄:日本的轉型
「不要誤以為你的機智就是智慧。」──古希臘作家Euripedes作品《酒神》(Bacchae)中,Tiresius向Dionysus說。
「對愚人而言,智慧有如痴言妄語。」──同上作品,Dionysus向Cadmus說。
HANCHINGCHUNG.BLOGSPOT.COM
47:55 220 續,尼采「悲劇的誕生」 2018-04-17 漢清講堂 2015年6月28日下午8:04 · Deming…



100分de名著 🈟トーマス・マン“魔の山”(全4回)
11月6日(月)スタート 
[Eテレ]毎週月曜 午後10:25~10:50
https://www.nhk.jp/p/meicho/ts/XZGWLG117Y/blog/bl/p8kQkA4Pow/bp/p2DR8gZbLa/

20世紀ドイツ文学の最高傑作の一つ『魔の山』。作家トーマス・マンをノーベル文学賞受賞のきっかけの一つになったともいわれる名著です。世界中の作家や研究者たちが今も言及し続けるなど、現代の私たちに「行き詰った近代市民社会にどう向き合ったらよいのか」「生と死の関係をどうとらえたらよいのか」といった深い問いを投げかけています。番組では、20世紀世界文学の旗手ともいえるトーマス・マン(1875-1955)の人となりにも触れながら、代表作「魔の山」にマンがこめたものを紐解いていきます。

番組ではドイツ文学者・小黒康正さんを講師に迎え『魔の山』を新たな視点で読み解き「人間が逃れようのない生の条件」やそこから炙り出される「死をどうとらえるか」「現実とどう向き合えばよいか」といった普遍的な問題について考えます。

<出演者>
【MC】伊集院光/安部みちこアナウンサー
【指南役】小黒康正(ドイツ文学者・九州大学教授)
【朗読】玉置玲央(俳優)
【語り】小坂由里子

第1回 「魔の山」とは何か
[Eテレ] 5月6日(月) 午後10:25~10:50
トーマス・マンの人となりにも言及しながら、『魔の山』の空間、時間を通して描かれる、近代社会の病弊と限界について考察する。

第2回 二つの極のはざまで
[Eテレ] 5月13日(月) 午後10:25~10:50
セテムブリーニとショーシャ夫人に象徴される「生の力」「死の力」の葛藤を読み解き、私たち現代人は、「生と死」の問題にどう向き合っていけばよいかを考える。

第3回 死への共感
[Eテレ] 5月20日(月) 午後10:25~10:50
様々な価値観のあいだで揺れ動きながらも、「生と死」の問題に真摯に向き合おうとするハンスの姿を通して、「生きること」の意味を考える。

第4回 生への奉仕へ
[Eテレ] 5月27日(月) 午後10:25~10:50
ハンスが最後に辿り着いた境地の意味を読み解き、私たちが厳しい現実とどう向き合ったらよいかを考える

==========
100分de名著
[Eテレ]
毎週月曜 午後10:25
🈞 毎週金曜 午後3:05
https://www.nhk.jp/p/meicho/ts/XZGWLG117Y/

「接到法國朋友Jean-Marie的新年賀卡才知道:bonne annee。不過賀卡的圖無法言說。」法國朋友Jean-Marie 曾經為(Juran) Quality Control Handbook(1988)寫了 一章 Quality in France (35C /共九頁),在結語引Simone Weil的話:注意,此版約是寫作的30年之後......
…"In 1936, the philosopher Simone Weil predicted " by aiming at increasing production, the employers weakened their ascendancy over labor. But what was lost on this side we shall recover by noble motives, such as professional pride, fondness for work, interest in achieving one's task,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Weil, La Condition Ouvriére, 1964, p.281)
我今天才知道這本書叫『工人之情況』(1964 第二版)。
我幾年前讀過:J. Cabaud『信仰與重負--西蒙娜.韋伊傳』北京大學,1997
最近再買一本詳傳Simone Petrement『西蒙娜.韋伊』(La vie de Simone Weil)上海人民,2004
HCPEOPLE.BLOGSPOT.COM
我們可以知道JM 熟識世界級的品質大師 扎根:人類責任宣言緒論 北京三聯 2003 英文版 Simone Weil, Thomas Stearns Eliot, A.F. Wills (1978). The Need for Roots . Routledge....



HCPLACE.BLOGSPOT.COM
2016年6月28日下午4:42 · 只好在YouTube 看沒樂隊現場演奏的騙子。1936年的預言,80年之後仍有意思。 Charlie Chaplin (Official)…




90年代初,日本出版Wright 全集。現在後悔當時沒咬緊牙根買下。傳主和Peter Drucker 都因緣成日本畫專家,收藏者。





左邊是台灣1975年根據義大利~日文版轉譯;右是2006年中國根據法文版翻譯的,極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