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0713 2016 三


8點半,曹永洋來電。我跟他說,他應該將其傳記中談自我和寫傳等拿出來集結成書。
徐復觀戴別人帽子:文化漢奸、文化賣國......
9點半出去:公園處的砍樹真是有點亂搞。
超市買無糖豆漿和"牛肉麵"。
Begin Japanology 是NHK World 英語播出介紹日本事物的節目。
這一集介紹了日本第一位老外杜氏(日本酒醸酒師):Philip Harper

This month, we present a special talk-show series called Japanophiles, featuring lively interviews…


  • Kenji Mizoguchi
    溝口 健二(1898年5月16日-1956年8月24日)是一位日本電影史上重要的導演,出生於東京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bKOxxcjKuI
    Ugetsu Monogatari - Kenji Mizoguchi 1953 VOS
    1953年:《雨月物語》
    《雨月物語》獲得1953年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銀獅獎,並多次被電影雜誌聲音與影像》選為史上10大電影之一(1962年與1972年)。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getsu
  • Mizoguchi told his cinematographer Kazuo Miyagawa that he wanted the film "to unroll seamlessly like a scroll-painting."[4] The film has been praised for its cinematography, such as the opening shot and the scene where Genjurō and Lady Wakasa make love by a stream and the camera follows the flow of the water instead of lingering on the two lovers.[8] Miyagawa stated that this film was the only occasion in which Mizoguchi complimented him for his camera work.[8]

Ken 來訪:帶豆花來,送他芒果
---
http://yifertw.blogspot.tw/2016/06/blog-post_28.html

初期漢譯佛典「一詞多譯」現象的探討及省思

蘇錦坤
獨立佛學研究者

本文刊於《福嚴佛學研究》11期,2016年出版,75-116頁




謝謝時瑋。
朋友,您注意到它與1975年的,之間的變化嗎?
前幾天,曹永洋學長借我1960年級的畢業紀念冊,那時的這棟,與1975年時,也有差異......

上周,某位人間副刊的編輯 (他是大稻埕到西門町的角頭史地專家)說,他安全的走出人間,下次走出人間,就是.....我說,你該認識西門町的友人,他每天都帶你去小星星、銀河....
曲名: 一顆小星星 (苦邦作曲) --- 阿P太空遊記組曲之一
遙遠的天边, 掛著一顆孤零零的小星星, 半明半滅, 似真似幻,
靜悄悄地閃爍著, 阿P痴痴地望著它, 內心有點靈通. 他知道
在那千万光年外的地球某個角落, 他那至愛的妻子.
也正是痴痴地望著這顆小星星. 阿P內心知道, 真誠的心意



國家事就是你的事
HW CHEN 的反思;太平島風波 姚立明籲:不要站在中國這邊; China Finds Ally in Taiwan's New Leader in Rejecting Sea Ruling




87歲
此君多才藝。請參考近7分鐘的mime 示範說明:
STANDUP MIME: Richmond Shepar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hq6g2pXBY



(上周,季季說:USIS 當年買《現代文學》600本。)
台灣稱呼洋人,喜歡只用性或者名,很不好的習慣。
因為 講McCarthy,可能會誤以為是"恐共"的美國國會議員Joseph McCarthy。
當時美國新聞處借居孫立人將軍住過的......處長叫McCarthy, Richard M.
網路上有他13頁的回憶訪談,我認為很值得整理出來供國人參考:
McCarthy, Richard M. - Association for Diplomatic Studies and Training
www.adst.org/OH%20TOCs/McCarthy,%20Richard%20M.toc.pdf

8 小時
【381期.專訪.白先勇】(下)
低到廢墟,開出花來--專訪白先勇談《現文因緣》
顏訥/文.Wu René/攝影
接著,我想談夏濟安先生對我個人的影響。念建中的時候,保送成大水利系,一心想治長江大壩;不過,我知道自己只會考試,數理觀念沒比別人行,大概只能作二流工程師。當時,文學細胞已經燃燒,偶然在台南看到兩本《文學雜誌》,裡頭有Edith Whaton的中篇小說EthanFrome,王鎮國翻譯,文風非常特別,動人得不得了。看完非常入迷,雜誌上無論翻譯或創作,都令人嚮往,對夏先生的文學主張也好佩服,立志以後要寫小說投稿到《文學雜誌》。後來,我瞞著父親,偷偷重考外文系,大考當天發高燒,到醫院打了兩針就上場。更慘的是,考作文要用毛筆寫,我忘了買新的筆,只能臨時找出一根開了叉的,用嘴巴咬幾下就開始寫。其實,我一開始想考中文系,被文學啟蒙老師雅韻勸阻,建議我念比較不保守的外文系。我聽了她的話,只填了台大外文系一個志願,一心一意投稿《文學雜誌》。進台大後,大一國文老師是葉慶炳,要學生一人寫一篇小說,替《文學雜誌》拉稿。我大喜,覺得有機會展才了,一口氣寫了三篇,卻被葉先生退稿。我不服氣,直接找夏先生去!最後,《文學雜誌》用了我那篇〈金大奶奶〉,終於如願以償。
--時代的主調:人性的書寫
Q討論《現代文學》,除了美學取向,也能置入冷戰結構中,以美援文化脈絡來觀察。陳若曦、歐陽子和您曾經駁斥過美新處資助的說法,說明美新處處長 McCarthy 僅購買兩期雜誌。然而,根據研究者王梅香找到的資料,台北美新處不僅購買《現代文學》,還寄送到新加坡販售,她提出美方與彼時戰後台灣知識分子各因政治與文學目的而「同床異夢」。能否請您談談您的想法?
A一開始提出這個看法的陳芳明,有點誤解了。後來,我寫信給他,他便答應《台灣新文學史》再版時會改正。我堅持要改,是因為裏頭說我被美帝收買,誤解茲事體大,《現代文學》絕對沒有外資。當時,我們的確山窮水盡,到處拉訂戶,美國新聞處便答應買第二期,因為那期介紹美國作家。據歐陽子記載,美新處並沒有買多少本,但是,處長與我們很熟,對我們很好,甚至把我們的小說翻成英文。《玉卿嫂》被翻譯以後還出版,封面是席德進的畫。當然,美新處是情報局,但處長McCarthy愛好文學,透過殷張蘭熙認識了我們,他曾在愛荷華大學念書,想當作家卻沒成。因此,他任期內邀請了港台兩地作家、學者翻譯許多高水準的書,卻從未直接資助我們,寄往新加坡的《現代文學》大概也是美新處寄的,王潤華才會在那時候看到我們的雜誌。
此外,陳芳明認為《現代文學》主要受美國的影響,其實是錯的。《現代文學》介紹更多歐洲思潮與作家,我們在當時還有一點瞧不起美國文學呢。
Q從守門人的角色來談,《現代文學》評選來稿是否有一定的美學標準?作家胡風辦雜誌時,會改來稿,如果來稿不符合雜誌想提倡的美學標準,也會退稿。《現代文學》會改稿、退稿嗎?
A 我們哪有那麼大的本事改人稿子呢!《現代文學》只有一個收稿標準:好的藝術作品我們就登,不可能因為作品思想與我們的主張、立場不符就退稿。例如,王禎和寫本土非常自然,不是先用一種self conscious來創作特定主題,文學不能先有「一定要表現什麼」的執著,尤其是小說。我認為,小說創作是心中有一種模糊的感受,用下意識寫出來,成果有時候還由不得你。如果為了特定的意識形態去寫,一定不會成功,「人性」、「人情」才是人最基本的衝動,文學就是寫人性與道德、宗教的衝突 ,要反社會。
也許,受了閱讀現代主義文學影響,我們幾個編輯雖然沒有特定標準,但都不約而同有內省的傾向。
總而言之,六○年代的風氣,像水一樣滲進台灣這一片文學的土壤。我們不像五四主張「打倒」一切,反而能接受好的傳統。我的小說就是現代主義與中國傳統的結合,年輕時受的西方文學訓練,反而讓我對中國文化更加敏感,懂得作出選擇。我認為,台灣文學要先固本,弄通自己的文字從哪裡來,必讀《詩經》、《楚辭》《牡丹亭》、《紅樓夢》,再向西方敞開。台灣文學是古今中外混合體,繼承中國傳統、西方文化、日治時代與台灣本土的語言,產生真正的新文學,這幾個元素缺一不可,這才是台灣文學最占優勢之處。
顏訥
一九八五年生,現就讀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研究台灣、香港跨區域文藝思潮傳播與中國古典詩詞,企圖在跨越地域與時間的界限中,找到文學與生命的座標。散文作品散見各報副刊、雜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