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 星期一

感動 162陳永興 【日常生活與土地情感的傳承與志向】3月號《建築師》月刊,108-111頁有陳永興建築師年表。第110頁,有在台中執業的廖偉立建築師用鋼筆速寫的《陳永興建築像》。 董橋(1942-)《文林回想錄》...... 。 合山 究(Goyama Kiwamu)著《雲霧之國》《明清時代的女性與文學》《 紅樓夢新解 : 一部「性別認同障礙者」的烏紅樓夢新解 : 一部「性別認同障礙者」紅樓夢新解 : 一部的烏托邦小說》......Cinemas may be dying. But IMAX and the high end are thriving. David Bordwel 1947~2024 Ozu and the Poetics of Cinema, Making Meaning, and On the History of Film Style.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

“Many receive advice, only the wise profit from it.” — Harper Lee

董橋(1942-)《文林回想錄》...... 陳永興 【日常生活與土地情感的傳承與志向】。 合山 究(Goyama Kiwamu)著《雲霧之國》《明清時代的女性與文學》《 紅樓夢新解 : 一部「性別認同障礙者」的烏紅樓夢新解 : 一部「性別認同障礙者」紅樓夢新解 : 一部的烏托邦小說》......Cinemas may be dying. But IMAX and the high end are thriving. David Bordwel 1947~2024 Ozu and the Poetics of Cinema, Making Meaning, and On the History of Film Style.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

文林回想錄

規格介紹:

出版日期: 2021/03/01

作者:董橋

頁數:234

開數: 19cm*13cm (高/寬)
ISBN 9789888746675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文字結緣,命裏注定,每每回想,心生歡喜,也生惆悵。前輩同輩處處照顧,不吝提點,當然歡喜。聚散無常,謦欬苦短,忘年的深交一個轉身竟成追憶,能不悵惘?二〇二〇年瘟疫無情,生態遽變,家居避疫的日子檢點舊日書刊信札,彷彿故人重逢,悲喜交織,且讀且錄,且想且記,朝夕消磨,倉促寫成這本回想的漫筆。辭書說,文林是文士之林,文人聚集之處,泛指文壇和文學界。我的生涯正是在這樣的林子裏老去,書名遂稱《文林回想錄》。套俞平伯先生一句話:「回頭一看,真有點兒像『舊時月色』了」。

 

這本《文林回想錄》,數字為記,順序撰述,不落題目,共得五十五篇。書裏寫的七八十位文林舊交前輩居多,年齒和我相亞的不多,都是在香港、在臺灣、在英美的知己至交,或深或淺跟我的編輯生涯寫作路徑各有因緣。那段時期我還不很認識對岸大陸的藝苑中人,要到八十年代尾九十年代中我才慢慢熟稔我仰慕的多位名宿文豪,文章裏於是常常重溫他們可貴的遺芬賸馥。

▍作者簡介:

董橋(1942-),原名董存爵,福建晉江人,台灣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研究多年,曾任職《明報月刊》、《明報》、《蘋果日報》,在港台大陸出版作品數十多種。牛津出版所有著作集四十種:《沒有童謠的年代》、《從前》、《小風景》、《一紙平安》、《讀書人家》、《讀書便佳》、《讀胡適》等。





2t年hicahcu1t5 ·

2017

今天讀《明清時代的女性與文學》書後的資料,才知作者多才多藝,還是林語堂的專家,翻譯過林先生的《蘇東坡》等書呢,而這只是其"一藝"。書展時忙著買John Berger的書,忘記逛聯經。



HCBOOKS.BLOGSPOT.COM

****

As cinema-­going changes from a regular habit into an occasional treat, the fanciest theatres are prosper­ing


美國電影理論學家David Bordwell 於今年二月二十九日因癌症過世
(July 23, 1947– February 29, 2024)
他的著作《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對我影響很大
願他安息
film art an introduction

David Jay Bordwell was an American film theorist and film historian. After receiving his Ph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Iowa in 1974, he wrote more than fifteen volumes on the subject of cinema including Narration in the Fiction Film, Ozu and the Poetics of Cinema, Making Meaning, and On the History of Film Style. Wikipedia
Born: July 23, 1947, Penn Yan, New York, United States
Died: February 29, 2024 (age 76 years)
Known for: Neoformalism, historical poeticslinguistic film theory



舉世知名的電影史學家、學術泰斗大衛博維爾於2024年2月29日因病離世,享年76歲。本會深切哀悼。
大衛博維爾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電影研究榮譽退休教授,五十年來桃李滿門,影響深遠。他著作等身,出版的22本書全部擲地有聲,對電影理論的發展有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又能與時並進,千禧後開設博客網站Observations on film art 及為影碟和網上頻道錄製視象評論,在普及化電影知識方面的成就一時無兩。
博維爾與本會結緣始於他首次訪港的1995年,即獲邀擔任第一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的頒獎嘉賓。他對香港電影別具慧眼,寫作《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時曾與多位會員交流,甚至一整桌人吃宵夜暢談。第一版的中譯本立即交學會出版,十年後增訂的第二版,也於四年前由本會出版了中譯本。
博維爾知交遍天下,對世界電影了然於胸,更是香港電影的知音和香港人的老朋友。他對港片的肯定和對朋友的熱情,將永留在學會仝人的心中。
*****

黃茜芳覺得感恩──和廖偉立林慧茹

 
深夜,細讀3月號《建築師》月刊,108-111頁有陳永興建築師年表。第110頁,有在台中執業的廖偉立建築師用鋼筆速寫的《陳永興建築像》。
現今擅用鋼筆寫字或速寫的人,少矣,廖偉立建築師是獨樹一幟的代表。也愛看他速寫高齡96的母親,雖然母親行動可能不再俐落,然,他筆尖全然展露深愛母親的心。
想起首次去土溝訪水牛建築師事務所是與北京清華大學建築系的王路教授,我的好友。
而,同往埔里看趕建中的毓繡美術館,也是與好友王路教授,燠熱的夏日。
當時標配是草帽與短褲的廖偉立建築師,帶著我們穿梭行進蓋建中的美術館,爬上又爬下,速度不曾緩下來。
廖偉立建築師的腳力、速度可能與陳永興建築師不相上下。
年輕建築人蘇翊安,我們與陳永興建築師同去福建進行田調工作,在2023年4月。
他是與陳永興建築師同往屏東看東港社會福利館的同事之一,經歷了自己老闆不幸病逝高速公路的事實。
不過,小水牛蘇翊安挺過來了,繼續手邊進行的水牛建築師事務所案子。
謝謝廖偉立建築師的繪寫,祈願大家平安健康!
可能是顯示的文字是「海 鋼筆速寫 廖偉立」的插圖
所有心情:
你、羅玫玲、張典婉和其他79人




羅時瑋


懷念、接力、前進!


曾光宗──和羅時瑋


【日常生活與土地情感的傳承與志向】
《建築師》雜誌3月號已出刊,本期首次以整本雜誌的篇幅,製作了「永遠的水牛精神—陳永興建築師紀念特輯」,藉以紀念並表彰陳永興建築師。
內文中並復刊了陳永興建築師早期參與的經典作品,以及他二十幾年前的文章,讓我們再次回顧他的成長歷程與建築情懷。
————————————
編者的話
曾光宗
陳永興——1961年出生於桃園龍潭,1985年大學畢業,1987年進入日本象設計集團,2008年取得建築師資格,2009年成立水牛建築師事務所,並於2013年榮獲第十三屆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的一位正值壯年,充滿建築能量的建築師,非常突然地於2023年9月26日因病辭世。
陳永興建築師的建築成長軌跡,及個人的建築志向與價值理念十分明確且獨特,有別於其他多數的建築師,為一位具有典範意義的建築師之一。為了紀念陳永興建築師,本月份特將整本雜誌作為陳永興建築師的特輯。
首先在《作品》的部分,我們找出了陳永興建築師曾經參與過,且刊登在歷年《建築師》雜誌上具代表性的重要作品,以復刻的編輯手法作為回顧。其中包含了陳永興建築師開始進入象設計集團後,作為啟蒙之作,並開創出台灣獨特地域風格的「冬山河親水公園」(1993年刊登);於921地震後「新校園運動」期間,倡議參與式校園規劃,並打破既往制式校園觀念的「南投縣埔里鎮水尾國小」(2001年刊登);以及具體落實當時宜蘭縣陳定南縣長對於縣府設施「公園化、本土化及清廉化」理念,同時反映宜蘭風土與環境特質的「宜蘭縣議會大樓」(2003年刊登)。另外還有陳永興建築師離開象設計集團獨立開業後,將工作重心移至台南,基於「向南方尋找一個安身立命的場所,回歸童年、回歸鄉土、回歸自然」,屬於1:1實構築的「水牛南方家園」(2019年刊登)。除了既往的作品之外,再收錄了「金門縣開瑄國小校舍及戶外運動場」(2022),以及「白河張慶芳紀念圖書館」(2023)等新完工的作品。從這些建築作品中,可以看出陳永興建築師一貫重視地域特性與土地的設計詮釋。
其次在文字論述部分,十分感謝劉木賢建築師的企劃,邀請了許多與陳永興建築師有關的學者及建築師,提出了他們的感念。其中於《波瀾與壯闊》主題中,劉木賢建築師以「建築界的顏回」來描述陳永興建築師的人格特質;我、李其然顧問、王進坤秘書長藉由對陳永興建築師生前最近一次的訪談,紀錄了陳永興的建築軌跡;曾經與陳永興建築師長期共事的北條健志建築師,說明了象設計集團與水牛的合作歷程;曾旭正教授闡述了陳永興建築師的工作與生活型態,以及未竟之志;張景堯建築師說明了陳永興建築師「從農村出發」及鄉土設計方法的意義;羅時瑋建築師則架構性地剖析了陳永興建築師的建築設計理念與手法。
於《建築與教育》主題中,馮喬蘭執行長回顧了「新校園運動」時期,陳永興建築師透過空間設計,實踐教學想像的努力。吳建邦校長則描述了「陳桑」對於社區空間改造及校園空間設計的想法。於《理想與現實》主題中,陳冠帆結構技師說明了陳永興建築師對於木構造的嚮往與挑戰企圖。李仁豪建築師及律師則提示了建築師事務所突然被迫結束營業之法律事務議題。於《水牛家園耕耘》主題中,水牛的同仁蘇翊安設計師闡述了陳桑對於鄉村的情懷,及對於日常生活與土地情感的傳承意志。另一位水牛的同仁賴勻峰設計師,則以近身的感受,描述出「水牛家庭」的凝聚力。於《哲人遠颺》主題中,呂欽文建築師緬懷陳永興建築師的個人特質,及在建築師執業過程中所面對的苦難。廖偉立建築師則懷念著他與陳永興建築師相互勉勵的情誼。另外,王進坤秘書長以年表的形式,整體地彙整了陳永興建築師之專業成長歷程。從這些學者及建築師的文章中,我們可以深刻地理解到陳永興建築師多面向的個人特質。
除了前述的文字論述外,於本特輯的最後,特別再收錄了陳永興建築師曾經於《建築師》雜誌所發表過的文章——「開創新的教學空間模式:以土牛國小參與式設計之執行過程為例」(2001年刊登),及「南方教我的事」(2012年刊登)。藉此我們可以瞭解來自陳永興建築師以第一人稱下,最直接的思想與倡議;這些十幾年前甚至二十幾年前的文章,非常值得再次細讀與深思。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