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7日 星期二

悼念世煜兄,慰問慧玲: 夢是「她」唯一的真實;她是我唯一的「夢」,而且夢想成真(世煜兄)。《在異鄉發現台灣》(胡慧玲/林世煜合著);林世煜《都是為她—dolce vita》(dolce vita義大利文,意為甜蜜生活或美麗人生,音與義表示作者崇尚牽手,是一位生活主義者)..........當新世代加油助陣的啦啦隊。我還想影響人!

 


悼念世煜兄,慰問慧玲: 夢是「她」唯一的真實;她是我唯一的「夢」,而且夢想成真(世煜兄)。《在異鄉發現台灣》(胡慧玲/林世煜合著);林世煜《都是為她—dolce vita》(dolce vita義大利文,意為甜蜜生活或美麗人生,音與義表示作者崇尚牽手,是一位生活主義者)..........當新世代加油助陣的啦啦隊。我還想影響人!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2031146777073997

https://hcpeople.blogspot.com/2011/08/dolce-vita.html



為悼念世煜兄,我打算用他與慧玲的壯遊 (Grand Tour,2006年115天的拉丁美洲旅行) 《在異鄉發現台灣》(台北:玉山社)的末2頁當引子。

世煜兄說:.....夢是「她」唯一的真實;她是我唯一的「夢」,而且夢想成真。

其中提到郭振純先生 (1925~2018)的幫忙。
郭先生在2017年訪問過漢清講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iQjRnjfAP8&t=9s

----


我知道,楊碧川先生早晚會知道:世煜兄遠行啦。


過去十年,與楊碧川先生聚會時,他一定會問"世煜兄近況如何"。我一定略述網路上他們夫婦的報平安的"表演"......
如今,明目書社台北分店停業,楊兄在世新的開課是否持續?
(最近,看過幾個人準備抽菸斗的照片,神情多有意思:Morris Chang、黃春明,楊碧川)

這幾年,胡慧玲/林世煜這對名人,在facebook 舞台上,都有極令人難忘的親密演出,真是獨特.......




****
2018.1.7

我在YouTube上做了幾個playlist,可以自動播放年輕時代的愛歌。英話,日語,西語,台語不一而足。有興緻的時候,就在宴客席間播起來。如果發現只有我自己,瞇著眼睛搖頭晃腦,就是年份有點脫節了。Youtube真好,能夠讓我在年紀一把之後,還有機會看到小時候錯過的景像。(留言1 的「雪が降る」是我20歲以前就愛哼的曲子啊啊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SFzUMK6oRE&feature=youtu.be

王俊凱 世煜兄,應該很多人羨慕您,到了一定年紀許多聚會談的都是回憶,而您的宴席通常聊的都是未來。

每日一詩


1月中旬起,住院62天,
歷經四次大小手術,一次加護病房;
春暖花開的今天,
麥克兄出院了。
調整/適應,不一樣的身體,不一樣的生活方式。
美艷看護我,洗盡鉛華,剪短指甲,專心/專業,照顧。
不再當葉赫那拉氏。
七彩繽紛的指甲油,
全部送維昭。
謝謝親朋好友的關心和協助。
點滴在心頭,不忘。

 
身為耳順之年的資深公民,
我的餘生想做的事很清楚了;
當新世代加油助陣的啦啦隊。



本文是接受陳儀深教授和嚴婉玲女士採訪的記錄。並已收錄於《從建黨到執政:民進黨相關人物訪問紀錄》一書。標題為「台灣寶貴的核心價值面臨威脅(林世煜先生訪問紀錄)」http://blog.roodo.com/michaelcarolina/archives/27245888.html



胡慧玲女士的著作還很多......暫時先介紹這本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3冊套書 陳翠蓮 吳乃德 胡慧玲 )

Quality Times No.95, Apr.11, 07;品質時報 第 95期: 07 411日 (週三 ).
主編:鍾漢清 (hanching chung)
通信


慧玲 ‧吉訶德: " 我在〈大聲誌〉的喜怒哀樂憤恨愁苦當中,看到自己的喜怒哀樂憤恨愁苦。不可分割的,與台灣,血肉筋脈相連的喜怒哀樂憤恨愁苦,是美麗無比的, DNA 似的擁抱纏繞雙螺旋。 "


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3冊套書 陳翠蓮 吳乃德 胡慧玲 )


 
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3冊套書)
作者:

陳翠蓮、吳乃德、胡慧玲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3





*****

很高興台灣在民主轉型之後
已經逐漸從接受者成長為給與者
我們願意以餘生關心世人
如同世人曾經無私的關心台灣
我們與國際特赦組織的朋友站在一起


  • 挪威164小組來信
    每一位成員都有簡單的介紹
    於是我們的組頭育青
    也要求我們每個人交一段簡歷

    我拖了幾天,寫一段如下
    不能再拖了
    因為下周一要住院……

    ------------------------------------------------------------
    林世煜 / Lin, Shih Yu / a.k.a. Michael

    年輕時參與台灣民主運動,在最黑暗的時刻
    見證了
    來自國際特赦組織和全世界各處的援手
    日後從事白色恐怖時期良心犯的田野訪談
    聽許多前輩提起
    在監牢裡得到國際特赦組識帶給他們的安慰
    如今
    很高興台灣在民主轉型之後
    已經逐漸從接受者成長為給與者
    我們願意以餘生關心世人
    如同世人曾經無私的關心台灣
    我們與國際特赦組織的朋友站在一起

    Being a humble member of the democratizing movement in Taiwan
    I have witnessed during the darkest hours, the helping hands reaching us from AI and friends all over the world.

    Later on, while working on field interviews of political prisoners of the White Terror Era,
    those aged veterans talked about how they’d been comforted by the postcards and parcels, sent by AI members from far apart, during the long years they’d served in the jail.

    Nowadays,
    We’re glad to find that after the democratic transition
    Taiwan has to some extent, grown from a taker to a giver
    And we would like to act as yet another care-taker in the coming years of our life

    Thanks for your love of us, which made us capable of loving others.
    We’re proud to be with you and AI friends around the world



  • 現職:作家
  • 學歷: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
  • 經歷:80年代參與黨外雜誌製作
  • 著作:
    • 《都是為她》(2000)
    • 《週記─2000》(2003)
    • 《在異鄉發現台灣》(與胡慧玲合著)(2007)



《都是為她》沒有止息
林世煜
2004/08/09 第437期
翻開出版的第一本書《都是為她》,半輩子的讀寫經驗嘩啦啦都流出來,襯著生命中或黑白或光彩的色塊,塗滿腦海裡的畫面。

在那本書之前的書寫,沈重、嚴肅、陰鬱、激越,苦思焦慮卻詞不達意。台灣政治轉型最劇烈的年代,即使在夢中,也糾纏著血案、逮捕、刑求、監禁、鎮暴、查禁、停刊,以及受難者、家屬、探監、示威、抗議、自焚,種種令人憤怒憂傷的景象。

八○年代前期,雖已脫離運動圈子,但既然曾經歃血為盟,人家偶然以義相責,怎麼也推不掉。每隔若干時日,逢到那個烈士或這個受難者的周年紀念,總要被押到 書桌前,在心裡重播那些畫面,重新召喚愈來愈模糊的憤怒和憂傷。那些年偶一為之的書寫,字句都像鞭痕,寫的人痛,讀的人也痛。

那時也讀書。事業愈蕭條困厄,讀的書就愈像磚頭。一方面得打發百無聊賴的日子,一方面得逃避紛至沓來的壓力。那時也運動,爬山、長跑,重量訓練,既調息又 喘息,讓精神上的緊繃,隨汗水涔涔透出去。九○年代中期,乾脆到山間賃屋而居。每逢周末,卸下紅塵中的牽絆,出亡般遁走,在山林中漫遊,看花開花落,聽鳥 叫蟲鳴,辨別四季的顏色,聲息和氣味。

常住山上的朋友,帶領我們,把生命豐富多彩的一面,逐一指點出來;酒酣耳熱之際,他們也聽我說那些苦澀的故事。那些烈士,那些鬥爭的傳奇,趁著緋紅的櫻花,雪白的油桐,和大冠鷲呼呼呼的長鳴,便悠悠散去,融進人和世界綿延不息的歷史。

翻開那本書,一則一則故事標著書寫的日期,都在上個世紀最後的兩年,我於市塵中翻滾最後的日子。每天到了辦公室,打開電腦,一段有趣的故事,一個令人驚奇 的畫面,一句雋永明智的說法,一種難忘的顏色、聲音、氣息浮上來。我打進第一句,好像送出訊號,對著什麼精靈發出的邀請,他們便嘻嘻哈哈的全都鑽出來。

我喜歡那本書。慶幸自己在年近半百的時候,能拿生命中快樂的片刻,去總結前半生。才剛重新讀過,掩卷之餘,想起歷史上一位不知名的女士說的話,革命如果不 准跳舞,那我就不幹了。今天是七月二日,二十三年前,陳文成博士被謀害的屍體,大清早被發現棄置在台大校園。人的生命難免有笑有淚,掙扎鬥爭和歌頌舞躍都 同樣繼續下去,永遠沒有止息。

林世煜
政治評論家,台南人。 畢業於政治大學政治系。黨外時代投身黨外雜誌,發表政論,與林濁水、林正杰被稱為黨外三林。經商一段時間,重返專欄寫作,並出版《都是為她》、《台灣茶》、《台灣蔬果生活曆》。 《都是為她》╱林世煜(新新聞) 林世煜的第一本著作。出版時年四十八歲,以妻之名「都是為她—dolce vita」為書名,義大利文,意為甜蜜生活或美麗人生,音與義表示作者崇尚牽手,是一位生活主義者。作者勞動黃文雄、黃武雄寫序,也邀李敏勇參一腳推荐,另有王靈安序和自序,見證一對黨外人物的生活觀。


--

生平翻書無數
《在異鄉發現台灣》的旅途 blogs 和新書發表會最難忘 這才是把生活當成愛鄉的藝術品....
記得當時熱烈報導 不過都未放在Blogger上
(之前 世煜兄送過《台灣茶》、《台灣蔬果生活曆》 很可惜 沒促成他翻譯F. Fanon的某本散文詩....)
然後 他慧眼識英雄 鼓勵蔡英文博士出來為台灣服務....
2008年沒說服他們將網站轉到Google公司的 Blogger
當初是希望他們可以/可能用廣告Adsense 的收入買機票 去旅行
再來 2011年某場新書評論 他說
愛國愛鄉 該交棒給新一代

我們夫婦很幸運 近周來每天接到慧玲的超人/鐵漢平安報告
永遠祝福他們....
再去發現台灣
都是為她......



----

世代,理想,衝撞──1980年代: 林世煜先生訪談錄 /By:蕭阿勤


林:因為我有機會一直反省,因為我還想影響人!我還想影響年輕人!我時常在想,我有沒有走錯方向,有沒有嚴重錯誤,我經常反省。2000年之後,我很有意識地彌補我在1980年代晚期和整個1990年代的缺席。當時我在做生意,生意又做得很淒慘,完全沒有餘力來關心這個社會發生的事情。1990年代初,對工運、社運開始興起,野百合學運、總統直選等等,我只有一般人關心的程度。我現在必須回去。怎麼回去?我試著認識許多人,有意識地去認識,重新去認識學運時代,因為野百合學運現場我沒去過,心裡上有種被閹割的感覺。當時做生意很忙,因此我完全不知道這些參與者。現在我一個一個去認識,例如參與過學運的那些人物。野百合學運人物現在都40幾歲了,後學運的也30幾歲了。野草莓學運的參與者,現在則都還在念大學,我認識他們許多人。
蕭:很感謝您今天談了這麼多。訪問您,很有收穫,因為您有很多思考與感覺。




【題目】:「民主是一場馬拉松-談民主轉型後的威權殘餘」
【時間】:1/8(二)19:30~21:00
【主講】:林世煜|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理事
【地點】:CAFE PHILO 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http://www.ystaiwan.org/cp-m/cp-conf/20130108forumofcp/
 
 
 

連圖都不看也能說故事? ─推荐閱讀 《法官說了算!缺席的證據與邏輯》

如果我是個視而不見的糊塗蟲;
那麼明明有圖,
卻連圖都不看也能說故事的專案小組,
是不要臉的說謊者。

http://blog.roodo.com/michaelcarolina/archives/21330916.html



*****
2007年與 胡慧玲/林世煜的一些談話



主題:the book and the party
感想與感謝:林世煜.胡慧玲《在異鄉發現台灣》(臺北:玉山社,2007)新書發表
hanching to Michael  Mar 11 (12 hours ago)
「林兄:我猶豫是否該說這不重要的小缺點。昨天大略讀貴大著作,兩名詞多次出現,不過字眼都不相同:GRAND
TOUR【壯遊等等】和"善意"(憫MERCY? )。
說這,全是我這種喜好INDEX的癖好有以致之。不過,這"一致"問題,真是微乎其微的。

再說一點。你應該很榮幸。
我們都對你的堂吉訶德的中文文采,讚不絕口。
請你們多寫作,造福世界。」

Michael:「漢清兄,多謝指教,並將你的讚美,轉呈吉訶德夫人。
樂在其中敬筆」

慧玲:「漢清兄:
 世煜兄轉信給我時,我還不太懂為何你要他覺得榮幸。經他解釋,才知道啊原來是讚美我啊!
被漢清兄和玉燕姐稱讚呢!
這不等於是被卡羅素稱讚我歌如天籟嗎?
請舉例說明我的文采之好
快快快!
 的吉訶德」
----

吉訶德,

我上次給桑丘寫信時,竟稱呼妳為「堂」。只好自圓己說:我們也用「林文月先生」或「楊絳先生」稱呼的。

妳期待中的文采之例,可讓人傷腦筋啦。因為,你們的大作印刷精美,拜讀時,捨不得圈點;又,Mojito下肚之餘,被玉燕強「破」帶出場;晚上,採平躺姿勢神遊《在異鄉發現台灣》最美的前三頁。當時,非正經面對LCD,努力作{讀者文摘}的編輯般。現在,靈感之羊已亡,只得千呼萬呼這本歡樂書的記憶:MEMORY,SPEAK!

現在,距當時拉丁美夢已遠;您們在party請人調的HEMINGWAY之愛,薄荷餘韻已渺。感覺好像「李伯」(您們「家」的華盛頓作品),但知籃天綠地悠悠。

其實,更重要的是,正如妳在頁229的{天空之城}引的,K. Clark先生之「建築即文明」名言(這仁兄,弟幾乎有過其全集,包括親筆簽名的回憶錄)。《在異鄉發現台灣》(臺北:玉山社,2007)之美,在整體建築的風水陰陽並濟(林世煜.胡慧玲),無法如登一房一室般分析(藉口啦!);6000張快照、百首圖文詩之餘,還有更多天長地久般感情、友情、風情之壯遊驕傲。這些,怎一封電子情書了得,至少必須舉辦一場讀書會,歌功頌德一番。善良的萬國朋友們,心動請預約。

為了表示五音不全的卡羅素,可不隨便唱高調,請自己敲打出:「我偏愛發現的荒謬,勝於不發現的荒謬,我偏愛台灣的荒謬,勝於沒有台灣的荒謬。以下類推。」--
弟有一壞習慣,中文書多採用「從尾讀到頭」的旅遊方式,所以還記得的,為吉訶德的這心史般的怪句,很深切,但願,這非impossible
dreams。一笑。

hc暫時報告完畢

***


很高興台灣在民主轉型之後
已經逐漸從接受者成長為給與者
我們願意以餘生關心世人
如同世人曾經無私的關心台灣
我們與國際特赦組織的朋友站在一起



  • 挪威164小組來信
    每一位成員都有簡單的介紹
    於是我們的組頭育青
    也要求我們每個人交一段簡歷

    我拖了幾天,寫一段如下
    不能再拖了
    因為下周一要住院……

    ------------------------------------------------------------
    林世煜 / Lin, Shih Yu / a.k.a. Michael

    年輕時參與台灣民主運動,在最黑暗的時刻
    見證了
    來自國際特赦組織和全世界各處的援手
    日後從事白色恐怖時期良心犯的田野訪談
    聽許多前輩提起
    在監牢裡得到國際特赦組識帶給他們的安慰
    如今
    很高興台灣在民主轉型之後
    已經逐漸從接受者成長為給與者
    我們願意以餘生關心世人
    如同世人曾經無私的關心台灣
    我們與國際特赦組織的朋友站在一起

    Being a humble member of the democratizing movement in Taiwan
    I have witnessed during the darkest hours, the helping hands reaching us from AI and friends all over the world.

    Later on, while working on field interviews of political prisoners of the White Terror Era,
    those aged veterans talked about how they’d been comforted by the postcards and parcels, sent by AI members from far apart, during the long years they’d served in the jail.

    Nowadays,
    We’re glad to find that after the democratic transition
    Taiwan has to some extent, grown from a taker to a giver
    And we would like to act as yet another care-taker in the coming years of our life

    Thanks for your love of us, which made us capable of loving others.
    We’re proud to be with you and AI friends around the world



  • 現職:作家
  • 學歷: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
  • 經歷:80年代參與黨外雜誌製作
  • 著作:
    • 《都是為她》(2000)
    • 《週記─2000》(2003)
    • 《在異鄉發現台灣》(與胡慧玲合著)(2007)



《都是為她》沒有止息
林世煜
2004/08/09 第437期
翻開出版的第一本書《都是為她》,半輩子的讀寫經驗嘩啦啦都流出來,襯著生命中或黑白或光彩的色塊,塗滿腦海裡的畫面。

在那本書之前的書寫,沈重、嚴肅、陰鬱、激越,苦思焦慮卻詞不達意。台灣政治轉型最劇烈的年代,即使在夢中,也糾纏著血案、逮捕、刑求、監禁、鎮暴、查禁、停刊,以及受難者、家屬、探監、示威、抗議、自焚,種種令人憤怒憂傷的景象。

八○年代前期,雖已脫離運動圈子,但既然曾經歃血為盟,人家偶然以義相責,怎麼也推不掉。每隔若干時日,逢到那個烈士或這個受難者的周年紀念,總要被押到 書桌前,在心裡重播那些畫面,重新召喚愈來愈模糊的憤怒和憂傷。那些年偶一為之的書寫,字句都像鞭痕,寫的人痛,讀的人也痛。

那時也讀書。事業愈蕭條困厄,讀的書就愈像磚頭。一方面得打發百無聊賴的日子,一方面得逃避紛至沓來的壓力。那時也運動,爬山、長跑,重量訓練,既調息又 喘息,讓精神上的緊繃,隨汗水涔涔透出去。九○年代中期,乾脆到山間賃屋而居。每逢周末,卸下紅塵中的牽絆,出亡般遁走,在山林中漫遊,看花開花落,聽鳥 叫蟲鳴,辨別四季的顏色,聲息和氣味。

常住山上的朋友,帶領我們,把生命豐富多彩的一面,逐一指點出來;酒酣耳熱之際,他們也聽我說那些苦澀的故事。那些烈士,那些鬥爭的傳奇,趁著緋紅的櫻花,雪白的油桐,和大冠鷲呼呼呼的長鳴,便悠悠散去,融進人和世界綿延不息的歷史。

翻開那本書,一則一則故事標著書寫的日期,都在上個世紀最後的兩年,我於市塵中翻滾最後的日子。每天到了辦公室,打開電腦,一段有趣的故事,一個令人驚奇 的畫面,一句雋永明智的說法,一種難忘的顏色、聲音、氣息浮上來。我打進第一句,好像送出訊號,對著什麼精靈發出的邀請,他們便嘻嘻哈哈的全都鑽出來。

我喜歡那本書。慶幸自己在年近半百的時候,能拿生命中快樂的片刻,去總結前半生。才剛重新讀過,掩卷之餘,想起歷史上一位不知名的女士說的話,革命如果不 准跳舞,那我就不幹了。今天是七月二日,二十三年前,陳文成博士被謀害的屍體,大清早被發現棄置在台大校園。人的生命難免有笑有淚,掙扎鬥爭和歌頌舞躍都 同樣繼續下去,永遠沒有止息。

林世煜
政治評論家,台南人。 畢業於政治大學政治系。黨外時代投身黨外雜誌,發表政論,與林濁水、林正杰被稱為黨外三林。經商一段時間,重返專欄寫作,並出版《都是為她》、《台灣茶》、《台灣蔬果生活曆》。 《都是為她》╱林世煜(新新聞) 林世煜的第一本著作。出版時年四十八歲,以妻之名「都是為她—dolce vita」為書名,義大利文,意為甜蜜生活或美麗人生,音與義表示作者崇尚牽手,是一位生活主義者。作者勞動黃文雄、黃武雄寫序,也邀李敏勇參一腳推荐,另有王靈安序和自序,見證一對黨外人物的生活觀。


--

生平翻書無數
《在異鄉發現台灣》的旅途 blogs 和新書發表會最難忘 這才是把生活當成愛鄉的藝術品....
記得當時熱烈報導 不過都未放在Blogger上
(之前 世煜兄送過《台灣茶》、《台灣蔬果生活曆》 很可惜 沒促成他翻譯F. Fanon的某本散文詩....)
然後 他慧眼識英雄 鼓勵蔡英文博士出來為台灣服務....
2008年沒說服他們將網站轉到Google公司的 Blogger
當初是希望他們可以/可能用廣告Adsense 的收入買機票 去旅行
再來 2011年某場新書評論 他說
愛國愛鄉 該交棒給新一代


我們夫婦很幸運 近周來每天接到慧玲的超人/鐵漢平安報告
永遠祝福他們....
再去發現台灣
都是為她......

****

2007年與 胡慧玲/林世煜的一些談話



主題:the book and the party

感想與感謝:林世煜.胡慧玲《在異鄉發現台灣》(臺北:玉山社,2007)新書發表

(參加過十來次所謂"新書發表會",這次餘韻猶在,還有漢唐樂府助陣)


hanching to Michael  Mar 11 (12 hours ago)
「林兄:我猶豫是否該說這不重要的小缺點。昨天大略讀貴大著作,兩名詞多次出現,不過字眼都不相同:GRAND
TOUR【壯遊等等】和"善意"(憫MERCY? )。
說這,全是我這種喜好INDEX的癖好有以致之。不過,這"一致"問題,真是微乎其微的。

再說一點。你應該很榮幸。
我們都對你的堂吉訶德的中文文采,讚不絕口。
請你們多寫作,造福世界。」

Michael:「漢清兄,多謝指教,並將你的讚美,轉呈吉訶德夫人。
樂在其中敬筆」

慧玲:「漢清兄:
 世煜兄轉信給我時,我還不太懂為何你要他覺得榮幸。經他解釋,才知道啊原來是讚美我啊!
被漢清兄和玉燕姐稱讚呢!
這不等於是被卡羅素稱讚我歌如天籟嗎?
請舉例說明我的文采之好
快快快!
 的吉訶德」
----

吉訶德,

我上次給桑丘寫信時,竟稱呼妳為「堂」。只好自圓己說:我們也用「林文月先生」或「楊絳先生」稱呼的。

妳期待中的文采之例,可讓人傷腦筋啦。因為,你們的大作印刷精美,拜讀時,捨不得圈點;又,Mojito下肚之餘,被玉燕強「破」帶出場;晚上,採平躺姿勢神遊《在異鄉發現台灣》最美的前三頁。當時,非正經面對LCD,努力作{讀者文摘}的編輯般。現在,靈感之羊已亡,只得千呼萬呼這本歡樂書的記憶:MEMORY,SPEAK!

現在,距當時拉丁美夢已遠;您們在party請人調的HEMINGWAY之愛,薄荷餘韻已渺。感覺好像「李伯」(您們「家」的華盛頓作品),但知籃天綠地悠悠。

其實,更重要的是,正如妳在頁229的{天空之城}引的,K. Clark先生之「建築即文明」名言(這仁兄,弟幾乎有過其全集,包括親筆簽名的回憶錄)。《在異鄉發現台灣》(臺北:玉山社,2007)之美,在整體建築的風水陰陽並濟(林世煜.胡慧玲),無法如登一房一室般分析(藉口啦!);6000張快照、百首圖文詩之餘,還有更多天長地久般感情、友情、風情之壯遊驕傲。這些,怎一封電子情書了得,至少必須舉辦一場讀書會,歌功頌德一番。善良的萬國朋友們,心動請預約。

為了表示五音不全的卡羅素,可不隨便唱高調,請自己敲打出:「我偏愛發現的荒謬,勝於不發現的荒謬,我偏愛台灣的荒謬,勝於沒有台灣的荒謬。以下類推。」--
弟有一壞習慣,中文書多採用「從尾讀到頭」的旅遊方式,所以還記得的,為吉訶德的這心史般的怪句,很深切,但願,這非impossible
dreams。一笑。

hc暫時報告完畢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