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0922 2018



英國都市內栽種3百萬株樹:投資收益7倍以上
-0:51
138,782 次觀看
Video - World Economic Forum
Urban Jungle. Learn more about tree planting in the UK: https://wef.ch/2PulzHV
浮世絵師三部作(写楽考・北斎漫画・淫乱斎英泉)で1978年芸術選奨受賞
~矢代 静一(やしろ せいいち、1927年(昭和2年)4月10日 - 1998年(平成10年)1月11日)
藝術家雜誌社更新了封面相片。
溪齋英泉 江戶兩座芝居町顏見世之圖 1841 大判錦繪 24.2×36.4cm 神奈川縣立歷史博物館藏
●延伸閱讀:
【名家傑作|日本浮世繪畫師溪齋英泉】,《藝術家》第521期,2018年10月號
📖傳送門:https://goo.gl/4XDEhv


HCPLACE.BLOGSPOT.COM
Gaza Strip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aza_Strip The Gaza Strip or simply Gaza , is a self-governing Palesti...



我提倡、實踐"從胡適出發的進一步閱讀和思考"方式。
它並不太稀奇,其實余英時先生就"中國思想史",採取有點類似的方法,成績不錯。
這一進路,我今年的課題有二:
一. ANNA KARENINA (1877) by Leo Tolstoy
2017年胡適之先生紀念會上,我們提到胡先生留學日記上的閱讀 ANNA KARENINA Tolstoy筆記。
隔天,我補充哈佛大學某教授說該書有不少社會變遷、制度、科技等的發展資訊。
我想,這部公認的小說傑作,可以探討的方式很多樣,
Modern Tragedy By Williams, Raymond /McCallum, Pamela (EDT) /Publisher:Broadview Pr Published 2006
《現代悲劇 》南京: 譯林, 2007 (據第一版翻譯)
該書的這章,很可參考:Social and Personal Tragedy: Tolstoy and Lawrence
我們甚至可以趁機思考胡先生的"悲劇"。
當然,最精彩的分析,應該參考:
V. Nabokov《俄羅斯文學講稿 》(LECTURES ON RUSSIAN LITERATURE)上海: 譯文出版社, 2018,頁164~275
Lectures on Russian Literature First Edition
by Vladimir Nabokov (Author) Mariner Books; First edition (2002)
胡先生讀的英文本,應該是Nabokov認為翻譯得很差的:
Anna Karenin, Translated by Constance Garnett. (1901) Still widely reprinted. Revised by Leonard J. Kent and Nina Berberova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65). Revised version reprinted by Modern Library.
EN.WIKIPEDIA.ORG
Anna Karenina (Russian: «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 IPA: [ˈanːə kɐˈrʲenʲɪnə])[1] is a novel by the Russian author Leo Tolstoy, first published in book form in 1878, and widely considered one of the greatest works of fiction ever written. It was initially released in serial installments ...


當台灣變成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該高興嗎?
張可:解析數十位旅台陸生的經驗,發現陸生不但沒有成為促進和解的中堅力量,反而對台灣的感情變得更加疏離。
......筆者作為旅台陸生群體中的一員,借助參與式觀察與深度訪談,在將近七年的時間內,對數十位陸生的旅台經驗和國族認同變化情況進行解析,獲得了與陸生政策的初衷截然不同的發現。相當一批陸生來到台灣之後,不但沒有成為增進理解、促進和解的中堅力量,反而對台灣的感情變得更加疏離,而台灣變成了滋長中國民族主義的溫床,成為了形式上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從文化想像到文化震撼
對於一些陸生而言,台灣作為他們眼中華人社會理想政治制度與傳統文化存續的代表,從抽象層面上,構成了他們最初選擇來到台灣重要的驅動力之一。
2010年左右,“太平洋的民國風”刮得正勁,“朦朧美”使得不少大陸人都覺得,台灣是就是一個比中國更中國,比中國更像中國的地方。作為一種對過去“國民政府”在大陸時美好想像的延續,如同今天台灣經常見到對日治時期的懷念一樣,引發了一種集體嚮往的情感。
可是很快,當陸生踏足台灣,與當地社會長期實際接觸之後,開始發現自己過去對台灣的認知,和現實當中存在著巨大落差。在中國的國族教育中,界定國家的疆域從來就是其核心工作之一,諸如“祖國的寶島”、“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我愛祖國的阿里山”這類的語言幾乎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它們不僅在教科書中隨處可尋,在一般日常生活中,也常常附著於媒體報導,成為一句搬不開也挪不走的固定搭配。與此同時,台灣民族主義以一種台灣主體性作為宣稱,長期以來與中國民族主義在歷史、文化、政治等領域存在激烈衝突。而陸生國族的“震撼教育”,首當其衝便是顛覆其對台灣人統獨的認知,原來支持統一的人這麼少,緊隨其後的“當頭棒喝”則是發現,在許多台灣人的認知裡面,台灣與大陸竟然是不同的“國家”。.....
FTCHINESE.COM
张可:解析数十位旅台陆生的经验,发现陆生不但没有成为促进和解的中坚力量,反而对台湾的感情变得更加疏离。


(今日或為先生的頭七,前幾天在報紙上獲知先生仙逝,記者文章中只說你是皇宮中某室壁障畫的作者等等,完全不提先生在唐招提寺中畫的鑑真史詩,先生在德國或美國的風景中所做的沉思,先生畫的路、樹、林,先生在信州長野市的美術館…
照理當再讀先生的文,。再看先生的畫。然而又何必如此呢?我在心裡,像永井荷風的父親,每逢蘇軾生日必邀老友聚飲、吟詩。先生的靈是東洋的,然而先生或許也了解里爾克論風景吧!(敬別東山魁夷先生(2000/01))我一定讀過他的散文選集,所以2000會這樣寫......
HANCHINGCHUNG.BLOGSPOT.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