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 星期三

佳美93 請教林義正教授,才知劉思恭即是"劉孚坤",網路上台大哲學系事件相關人可找到.....黃振華:感動 174 網路上幾乎消失的老師們,其二:「憶劉思恭——懷友篇之二」 勞思光。黃振華。台大哲學系系資料有,未完整(林義正三年系主任簡談制度、經驗) 兼任老師 。在生命中翻過身的人,每每容易接觸更高的悟境;思恭雖是致力西方哲學的人,然而對中國及印度的道德心靈,也很能體會。

昨天請教林義正教授,才知:

黃振華。台大哲學系系系主任,康德哲學、通識....

劉思恭即是"劉孚坤",網路上台大哲學系事件相關人可找到.....


讀 "憶劉思恭——懷友篇之二" (勞思光),寫出

感動 174  "網路上幾乎消失的老師們,其二":「憶劉思恭——懷友篇之二」 勞思光。黃振華。台大哲學系系資料有,未完整(林義正三年系主任簡談制度、經驗) 兼任老師  。在生命中翻過身的人,每每容易接觸更高的悟境;思恭雖是致力西方哲學的人,然而對中國及印度的道德心靈,也很能體會。



在我的老友中,從未和我發生任何衝突,而又一向能獲得我的敬意的 朋友,只有劉思恭一人。.....

思恭的性格與現執教台大哲學系的黄振華兄恰恰相反,振華有神秘主義色彩;他時有異常的體悟,但對理論建構不大注意,也很輕視解析工作,思恭則習於作嚴格思考,對神秘主義最有反感;因此,思恭與振華永遠談不攏;可是,他們交誼仍算不錯, 只要不談哲學大問題,兩人也不會抬槓的。....




思恭是我在北大的同學;而且同系,他是湖北人,但性格上則兼有江南人的溫雅與北方人的豪氣。他交朋友,照例是多欣賞別人的長處,少計較別人的短處;因此,有時他對別人的稱贊不免稍有溢美之處。我記得有一次我和他談到這一點,我說這是所謂「龐侯勵俗多虛譽」,他也大笑說 「不錯」,這或許可說是有弊病的,但大體上他這種「與人爲善」的態度 ,仍是可喜的。


一個人的氣質與生活經驗,每每足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學問似乎只有淘鍊的作用。除了真正的「心性之學」,可能變化氣質外,其餘的學問都只能使粗者轉精,而并不會改易一個人的品質。思恭自覺受羅素影響甚大,他對一切開題的評析,永遠是那樣平穩而周到,絲毫不表現任何偏見或情緒要求;確實也使人感到他比以治邏輯著稱的殷海光更像還輯家。但我始終覺得,他之所以能如此超越情緒,主要的原因仍在於氣質與生活經驗。羅素的影響只是表面的;至多爲他提供了一些概念,使我能對自己的人生態度解說得更清楚而已。


思恭早年在中學時期很出風頭;但進大學以後,他停學很久。這一段時間大約是他的生命的轉變期,他遭遇過許多困難。也衝破過許多困難。他有離奇古怪的戀愛經驗;有一次,他十分灰心,甚至想自殺;結果自殺不成,在醫院睡了好幾個月;病床上的凝思,從此使他成爲一個豁達,平靜而超脫的人。當我見到他時,他已經渡過這一個階段。與他談話,我從未感到他有一絲浮動之意。若非他親口告訴這些複雜的生活經驗,我真不能想像他曾有過那樣一段生活。


在生命中翻過身的人,每每容易接觸更高的悟境;思恭雖是致力西方哲學的人,然而對中國及印度的道德心靈,也很能體會。但他的氣質是邏輯家的,解析的,批判的,而不是有「苦心極力」之致的儒者或禪門人物;所以,他對東方化精神大體上仍特觀賞態度。


在北大,我們接談的機會不很少也不很多。我與他接觸最多,是在大陸赤化之後,台北相聚之時。我那時心情正十分紊亂,他每每和我高談終夜,使我受到許多感染。但這時思恭的思想和我的思想間隔膜尙多。等到他旅日數年,回到台灣和我重晤,我們便漸有莫逆於心之感了。他多少有幾分名土氣,在日本的生活也有浪漫 色彩;因此,許多朋友都只看他這一方面,不知道他自有謹嚴安穩之處。我則深知,他們有浪漫行爲,也是逢場作戲。他在大處自有把持,不是尋常玩弄意氣的人所能了解的。


思恭的性格與現執教台大哲學系的黄振華兄恰恰相反,振華有神秘主義色彩;他時有異常的體悟,但對理論建構不大注意,也很輕視解析工作,思恭則習於作嚴格思考,對神秘主義最有反感;因此,思恭與振華永遠談不攏;可是,他們交誼仍算不錯, 只要不談哲學大問題,兩人也不會抬槓的。


思恭縱使和人抬槓,也是溫和異常;雖然在觀點上他不會讓步,但他出語設詞,决不傷害別人;越是爭執得厲害的時候,思恭越顯得很平靜。他會一點點替對方推繹,一點點辯駁 ;不唯不會抹煞對方,反而會替對方 整理論證;但整理完了以後,他會一步步駁倒對方全部論體。這種態度對一般人講都很適宜;但對振華那種昂然高視的人,却反而容易惹出反感。這就是思恭與振華的辯論永遠得不大愉快的理由了。


三年來未接思恭來信。聽說他在師大與東吳教書,都嫌收入太少。歲暮天寒,遙念故人,中宵悵惘不已。願他在艱苦中能更發揮他的智慧。

(本文歡迎分享)


黃振華經典論康德哲學 · 易經哲學講義 · 論中國哲學與文化 · 從張栩的實戰中學習劫爭〔?全27局徹底解說〕 · 人生哲學講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