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五點多,過新生南路,台大圍牆上頭3~5公尺,竟然有5隻松鼠。
*****
同學在紐西蘭,貼的是五隻鳥在後園。
同學在美國,看到他種豆,也跟樣學作了.......
*****
我讀過一些華人教授,身後都將某棟房子捐給大學 (如趙元任等等)。同樣了不起:在台灣,有些教授退休或80大壽,捐百萬獎學金給系上。
上周沈兄來,跟他談Essex大學比東海年輕約5歲,不過十幾年前就發起"遺囑中指定捐給母校"等提醒。
****
看了YouTube"一個(矽肺)礦工的中國夢",羨慕建制的礦工能安心看病,可活到六七十歲......
賴清德頒獎給吳念真 (多桑的故事,多少淚),有人說,礦工之子頒給礦工之子。
甲:20幾歲時,馮回校,要喚起中華魂,一些志士,約半個排,清晨就校園跑步,.......。
乙:60歲,見Dr. Deming的孫子扛起The Deming Institute的"運作。雖然 Four Days With Dr. Deming無法辦成,2.5天的課也可勉強成章。
丙:今天看到開幕半年的書院的宗旨:
「終以文德懷遠人」 (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 此句话出自《九成宫醴泉铭》,是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
"我已回到京都,謝謝台北的照顧。趙復三文,我還在修飾。改完後再請永洋兄看。其前,你若討論趙復三,請不必客氣,隨意引我的意見可也,我的意見沒有版權,提不提我的名字都無妨。此次在台,寫了趙復三文,非常滿意,因那是我想了許久想寫而沒有寫出來的東西,借兄之力,一氣呵成,也是回台一收穫也。"
"感謝您來台灣與我們互動。我今午還特地到您介紹的豬肝麵店去吃餃子,還不錯。
因為您的關係,對趙復三先生有進一步的"了解"。
可惜我現在全力準備到6月15日前的"友情案例五講",沒空談他。
我將22日您們活動的消息報告,東海大學的某些退休中文系師長特別關心呢。"
因為您的關係,對趙復三先生有進一步的"了解"。
可惜我現在全力準備到6月15日前的"友情案例五講",沒空談他。
我將22日您們活動的消息報告,東海大學的某些退休中文系師長特別關心呢。"
請查一下The Economist 周刊近十年對華為的報導,就可以了解美國近兩年的「困難決策」了。此事現在才要處理,代價當然比以前高得多。但是......
http://hctranslations.blogspot.tw/2018/04/blog-post_26.html
譯藝獎的遺憾
今天家恆這篇,讓我要寫篇"譯藝獎的遺憾"。 我是 彭淮棟兄的大學同學,一起登過武陵四秀、參加媽祖進香,到台南找老師等等。當兵 後,在永和等地都保持聯絡,互訪等。 他1984~87年翻譯好幾本書,我認為憑這些成就,就可.....
HCTRANSLATIONS.BLOGSPOT.TW
Chiaheng Wu
這幾天,至少有兩場跟譯者有關的活動,一是今天晚上在金石堂城中店,有林添貴先生翻譯破百本的「半個世紀,百本譯作」,一是周日下午在紫藤廬有一場「其人,其譯──紀念彭淮棟先生」的座談會。
由於一些因素,兩場我都會去。
林添貴先生交遊廣闊,譯作豐富,讀者眾多,在金石堂的活動,沒有高調宣傳,據說已經滿了。彭淮棟先生今年過世,即使老友也愕然,海峽三地都有人關注此事,所以有了這場活動,錢永祥,單德興,李有成,彭錦堂夫婦,鍾漢清以及幾位先生會談談彭淮棟先生,由於地方不大,所以也滿了。
林彭二位先生,都是學識淵博之人,或許正是非以翻譯書籍為業,所以有一番成績。談翻譯的技藝與經驗,聽者在專業上定會有所收穫,但至於身為譯者的骨氣,就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了。
夏珍提到余紀忠先生是識才愛才之人,林添貴先生也是余先生挑進時報的,當時林先生去的是國際編譯組。由於殷允芃女士離職赴美,故有空缺,這個缺就由林先生補上。記得林先生說,當時國際編譯組,放眼望去,都是白髮,只有他一個頭髮是黑的,主持國際編譯組的,正是齊邦媛教授的哥哥齊振一先生。
余先生塞了個人到國際編譯組,齊先生未必就要買帳。林先生第一天上班,齊先生沒搭理他,只說了三句話。第一句是問他「地圖會不會看?」因為當時正在打越戰,外電中常有許多以羅馬字母拼的地名。第二句問他「字典有沒有?」然後,給了他一篇稿子,丟下一句,「慢慢翻,反正不會登。」
主管不因老闆塞了新人而對新人曲意奉承,老闆也不因主管不熱絡對待自己挑的人,而視之為對老闆權威的挑戰。這中間是有一股骨氣在迴盪的,多少也說明了余紀忠先生主持的中國時報何以特出。
這一切得看這新人的本事。最後,林先生以自己的本事得到齊先生的肯定,而且,還是余先生過了一陣之後告訴林先生的。余先生只說齊先生稱讚林先生,「要得到齊老大稱讚不容易啊。」想來,齊先生對林先生的表現沒多說什麼,但回頭卻有機會跟余先生說了,余先生看到林先生的時候,提了這麼一句。
那個年代,許多事情都很含蓄,也不作興稱讚人。把事情辦壞了招罵,但辦好了,頂多淡淡一句,甚至不提。現在則是褒貶都過度的時代,結果稱讚和批評都貶值,顯得沒那麼珍貴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